第一五九章 外展内敛(2 / 3)
中,民生方面,不仅仅是对建筑设施的改造、新建和扩建,重点是放在了服务设施的完善上面。比如学校建设,卫生医疗系统建设,排水系统建设,商品市场布局,供电和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等;同时各县镇还设立了农业科技机构,为农业增收,增加附加值提供义务指导和服务。
工业建设采取了多种模式:吸引和引进外来资金、技术。提供便利,尤其是硬件设施、免税等措施,在全国乃至国外进行宣传;合资建设:有条件的城乡地区,根据本地特色和优势,在政府指导扶持之下,创办企业;国营和集体企业建设,由政府出资,在合适区域兴建轻工业和重工业。
至于军工建设,自然有政府完全控制,单独规划。为了便于管理,尤其考虑到安全保卫的压力,王栋建议,近几年,除了保留像彭城、省城、岛城几个大型组装厂实验和训练基地之外,其他零部件生产,关键技术和先进军事、民用机器生产,全部集中到新基地范围之内。
其中唯一的例外就是以岛城为基地,进行海军装备,尤其是大型水面舰只和潜艇生产,这也算是新基地之外,现阶段唯一一个需要特别实行安保的特殊区域。
将地方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交给四叔王大明负责,让他组成相应的机构,王栋又开始了部队的调整。
这次调整是小范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缩国内几个地区的兵力,一是为红色政权提供进攻的方便,同时也便于自己集中精力整训部队,加强根据地建设。
恰巧很久不见的武政委又跑来了,王栋了解了他的来意之后,没有马上答复他,而是敷衍说等和其他将领协商之后再做决定。武政委也知道,自己按照上边要求提出的条件有些难度,但是也得硬着头皮提一提,看看对方反应吗。结果看来,人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一定很是不满意的,唉,厚着脸皮等消息吧,别把其他要求给搅黄了就好。
王栋有些矛盾,对方提出了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并不是不可以答应;对方要求给予一定援助,也可以尽可能满足。现在的最大问题是自己担心以后怎么相处,尤其是抗战胜利之后。
按照本来计划,自己可不想掺和到内斗当中,只是想借助国内平台,尽快发展壮大之后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向外发展。当然,等自己有足够实力之后,在合适的时机,帮助平息国内纷争,建立共和国,也是自己必须的责任和义务。现在不是时候啊,不管是国内好事国外,自己要想当个草头王,也许不成问题,就现在的实力和国际局势,要想称雄,是万万不行的。
矛盾和头痛折磨着王栋,直到一封电报的到来,才让他收回心思,将精力转移到其他方向上。
“老白,马上请王副总司令他们来开会!”王栋对等在门内的白天赐说道。
“报告,总司令郝荣秀奉命回来,向您报到!”没等白天赐出门,门口一个戴眼镜的,清秀的面庞出现了。
“哎呀,我的郝大高参,可把你盼回来了,快请进来。”王栋急忙迎上来,回礼之后,拉着他向里面走。白天赐打过招呼之后,急忙去传达命令,心里有种羡慕和微微的嫉妒:这小子可不比自己年龄大,但是却比自己受总司令欢迎多了。唉,看来自己还得加把劲才行啊,要不然,前途堪忧啊。
“说说吧,有什么收获?当然,可不能回避问题,要实事求是。”王栋亲自为郝荣秀副总长倒了一杯水,然后提醒他说道。
“前线军事部署问题不大,当前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在于:一,士兵情绪不够稳定,怪话不少。比如说不少士兵,甚至中下级军官总是抱怨,不能上前线杀鬼子,成天除了训练就是搞建设;二,军官的战略水准和对士兵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待提高。尤其是伴随着不断扩军,有部分军官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堪忧啊。”
“嗯,很好,这也正是我所担忧的问题,说说,有什么好的针对性措施吗?”王栋继续启发说道。
“不是很成熟,还请总司令斧正。”郝荣秀副总长正要把自己的想法,向王栋做阐述,王定国、牟有为、加西亚先后走了进来,几人一番寒暄之后,王栋仍然坚持前面的意见,让郝荣秀将最近一段时间,到各独立单位巡查之后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针对性解决措施向总司令们作了说明。
听完副总长郝荣秀的回报,几位老总陷入了深思。王栋尽管早有一些对策,但是总得让其他同志有个思考和想办法的时间吗,所以也是安心地等待着。
王定国首先开口了,扔掉烟头之后,慢慢说道:“打仗也好,种地也罢,没有人天生就会,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提高。所以啊,我觉得,只有从战争当中,才能学习战争。至于基层官兵的思想问题,是要想办法加强教育。大的方面来说,上次会议总司令的提议就很好,是时候开始实施了。小的方面来说,我们是否应该从干部的角度入手,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训,教会他们不仅善于动员士兵去奋勇杀敌,也要灵活机动,针对和平环境中的士兵思想文化教育有招数吗!”
“我同意王副总的建议,我想补充一点,就是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