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7节(3 / 5)

加入书签

人强,现在施秋又是老头子心中的红人,谭八真没有胆子敢得罪了他。

说起来施秋等人在李照壁这里待的时间也够长了,而且又不是一个两个人,差不多算是举家搬迁,可到现在为止,施秋都从来没有见过李照壁的家人,后来一了解,才知道原来李照壁就只有个儿子,因为不想再让儿子进入袍哥会搞这种营生,李照壁早早的就将儿子安排去了美国,现在已经在美国娶妻生子,也难怪李照壁不肯让施秋等人搬去谭门在成都的据点,一来是为报施秋的恩情,二来也就是希望家里面能热闹定,这人一上年纪,总是图个热闹。后来范国易老爷子和谭老爷子一来,李照壁就更高兴了,毕竟他的年纪跟施秋等人还是有相当差距的,要说能在施秋身上学到点什么,那是不成了,反倒是两位老爷子一来,交流之下,对李照壁的影响颇深,甚至这段时间,李照壁都在开始考虑,将袍哥会这个龙头老大的位置交出去。

吃过晚饭,大家坐着闲聊的时候,又提到了唐门。

“照壁啊,你把这个唐门说的如此玄奇,你可有考虑过,一个隐藏实力如此强大的家族,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蛰伏在四川,几十上百年不动弹一下?就算一两代门主能够贯彻祖宗的想法,也不代表后来的新门主就能一直贯彻下去,而照壁你的袍哥会,算是树大招风,居然没有人觊觎?”谭老爷子突然提到这个问题,顿时让李照壁深思起来,半晌之后才开口道:“谭老爷子说的是,其实以前我也朦朦胧胧的想过这些,但后来总觉得可能是因为我们这种组织本身就是些苦哈哈、卖劳力的人搞起来的,人家这种高门大派,未必就看在眼中,才一直没有人来找麻烦!”

李照壁所说算是其中一种理由,但谭老爷子自己就是一家之主,更清楚其中的关窍,跟范国易对视一眼,道:“照壁啊,我们谭门之下,类似于袍哥会这种性质的组织可不少,对于这种组织的控制方式,我们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安排人去掌管,但这样的组织,都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干净的,对于那些经常违法乱纪的组织,我们则是暗中控制,扶持一两个人来当老头,我们只要控制这两个老大,就行了,袍哥会,若是在东三省,说不定谭门早就打你的主意了!”

“啊?”李照壁明显一惊,“老爷子,照你这样说,那唐门很有可能早就对我袍哥会暗中下手了?只是因为到现在为止,我所做的事情还没有损害到他们的利益,所以才会一直没有发动?”

谭老爷子神态慎重的点点头,“总之只要唐门不是一心潜伏的话,理论上是不可能放过袍哥会,正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种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或许是因为在李照壁家住的时间长,对李照壁这个人有了清楚的了解,谭老爷子今天的话才稍微深入了些,但也仅仅到此,就打住不说,反而去追问李照壁,关于唐门堂口的具体位置。

李照壁一开始还想坚持,可等到后来,也就将那个地方说出来,其实很有名气,只是谁也想不到,唐门的一个堂口,居然就是成都人人皆知的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入蜀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称“成都草堂”。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其中最大的两次重修,是在公元1500年(明)和公元1811年(清),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

这样一处斯文雅致的地方,李照壁不说,谁又能够猜到,这里就是唐门的堂口呢?

直道姜老味更辣

“居然会是哪里!”

谭老爷子一生游历天下,别说中国,就算是世界各地,也有他老人家的足迹,成都杜甫草堂如此有名气的地方,他怎么会没有去过。“当年我也去过,怎么就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同呢?”

后来李照壁的一番讲解,大家才明白,原来在杜甫草堂里,也不是处处机关,必须是在晚上,去某个特定的位置,才会有唐门的人出来见面。毕竟草堂也是个风景名胜之所,每天人来人往,若不是有些关窍,那唐门哪里还是唐门,整个一“守门”了。

“杜甫,这个人是唐朝的有名诗人呀,”等到自己外公发问完毕,施秋才开口,“唐门,好像也是唐朝开始的,你们说,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施秋不提,倒还真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或许是被施秋的话打开了思路,李照壁一拍大腿,“唔!施秋,你说的太有道理了,我估计啊,这个唐门说不定跟杜甫也有点那种关系,否则也不会将草堂作为是他们的堂口了,两位老爷子,谭八兄弟,你们怎么看?”

谭老爷子和范国易纷纷点头,只有谭八摇头,“我看未必,很有可能就是个巧合而已。不如我们实地去一探究竟。”

“你是想去拜山门?”谭老爷子眯起眼睛望着谭八,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见谭八点头,谭老爷子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