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全家都带金手指 第363节(2 / 3)

加入书签

院能搭下不少玉米楼子,你细想想,三个弟弟真管你要的多吗?你呢,这把虽然压力挺大的,但咬咬牙任干几年,这些家产就全是你的。几个儿子成亲,你到老了最不愁。”

“是,我知晓的,爷。这么多屋子,我家根本住不够来。往后弟弟们回来还住这。分家了,我这里也是弟弟们的家。”

那日,参加老朱家分家的里正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都服气了。

去年朱家分出去大德子时还掐架掐得冒烟儿,互相恨不得连根柴火都分清。今年他们来之前,本以为要一气儿分出去好几个兄弟,那不更得干冒烟儿。却没想到大家和和气气。也算是见证分家涨了见识。

这几位见证者离开朱家时还感慨呢:“还是条件好了不少,都变的不再那么计较啦。这个心胸啊,有时候也和条件挂钩。”

而这几位不知道的是,能不和气嘛,即便田地按亩数分到各房头上了,但是往后春耕秋收不回来种地吗?种地住哪里,过年过节上坟住处,这里全都是事儿,还得仰仗朱老大平日里给伺候田地锄草浇水。

而且就算不顾虑以后,为了眼前也不能斤斤计较的。

比方说,李氏和孙氏都搬到县里了,粮食和柴火等还得靠大哥给运。住在城里,万一哪样不够,不可能花钱买那些在乡下随处能找到的,还是要到祖宅这面白拿白用。

至于朱家伯母的归属问题,老朱家分家那日,居然全都表示能养老人,也是难得一见的场景。

搞得朱老爷子回到游寒村的家里,和朱兴德私底下唠叨都说:“我有被这种假像感动到。”

朱兴德无奈地笑:“爷,你别说大实话,实话容易伤人。”

是啊,假像。

孙氏和李氏是真的打心眼里不想养婆婆,最开始被问到头上,只有她们的男人在急急表态,她们是不吱声的。

婆婆脾气不好、事儿太多,还咬尖儿爱管两口子的事儿。她们哪怕是想花自个钱置办个物什,还要经过婆婆同意。

这样长此以往一起过日子,俩人觉得太憋屈了。一个家里只能有一个女主人,要是婆婆跟着进城继续当家,那和没分家有什么区别。

所以本来孙氏和李氏是想咬死了一点不养老人的,奈何还是那个大岔头让俩人改变想法。

搬去县里,冷不丁急急搬家会有一堆杂事,朱老二和朱老三眼瞅着要出门不在家,孩子们又太小。婆婆要是跟着去呢,能给看看孩子,帮着照料家里做口饭。

再加上朱老爷子拍板决定,话说的很直白:“趁着我还活着,这个我就定了,谁养你们母亲,往后谁家就不用再给她养老银钱。而其他几家却要年年给。你们母亲在谁家,将来她自个的体己银,包括她眼下住的屋子、名下的二亩地也归那家。”

看看,还有房子田地和银钱拿。

房子到时候还卖给大哥,哪怕只给二十两都行。婆婆那屋子绝对值这个数。

李氏和孙氏这才改变初衷。想一想银钱,也不是不能忍婆母的性情。

可是那日,让朱兴德和左小稻都出乎意料的是,朱家伯母却拒绝了:

“我现在谁也不跟,你们每家要照样给我养老银,也别拿我吃住说事儿。

刚才你们分屋子,我住的那间屋,正如你们爷所说可没分,我有住的地方。

老大,我住这里,要走你的院子、烧你点儿柴,可能还会用到你的一些家伙什,你总不能给我撵出去吧?”

朱兴昌脸通红:“娘,你说的那叫啥话。您随便吃、随便喝。我的通通都是你的。”

朱家伯母点点头:“是,我话说的是不好听,但我还是要先说到前面。免得将来日子越不好过,儿媳妇们会越是在心里抠门算计。谁知道往后会不会挑几根柴火的理。”

这话说的孙氏和李氏面上当即臊起来。

她俩倒是羡慕起没在场的汪氏了。

当然了,汪氏那个脸皮厚的,在场也不会觉得那话是在说她。

而朱家伯母归属问题是和小稻无关的,左小稻已经抱着孩子躲旁边屋喂奶。

当时,朱兴德也没在场。

朱兴德是不想听,以免将来有点儿什么事儿,说句不好听的,他爷没了后,他伯母拽着他这个不相干的人让给评评理,说他在场什么的。他正好借机去归拢他那屋里剩下的物什。

朱家伯母:“老大,你也别说我住在这里随便吃你的话,别让人误会,我可没吃你的。和房子是一样的道理,分家我名下有两亩地。我一人能吃多少。就算往后你们各房小气吧啦,嫌弃我吃你们哪家的了,大不了我去你们那里会带口粮。”

朱家伯母当着朱老爷子面前,拦着三个儿子不让他们插嘴。

她能猜到儿子们无非是想表态说,甭管到啥时候都不差她一口吃的,带口粮是磕碜人,给她养老是应该的。

可她不想含糊着。免得将来儿媳妇们在外面说她吃住哪家的了。说养着老人了。

朱家伯母继续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