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8节(1 / 5)

加入书签

因此,杨卫国也不希望林辰暮去轻易犯险,年轻人有冲劲儿是好事,可一旦失误,被人拿捏着把柄,对于今后的发展是很受影响的。他杨卫国可以出事,林辰暮却不能出事。

杨卫国就考虑,是不是应该和林辰暮谈谈,办公室门被轻轻敲响,随即被拧开,傅泽平就神色凝重地走了进来。

“呵呵,泽平市长啊,今天怎么有空过来?”杨卫国就笑呵呵地起身迎接道。虽然在小范围内,他和傅泽平也就一些问题发生了分歧,但总体来说,两人还是处于蜜月期的合作伙伴。武溪势力纷杂,没有谁能够有绝对的优势和话语权,不合作,就难以应对其他势力的挑衅。

傅泽平却没有寒暄,而是在沙发上坐了下来,欲言又止的。谢靖似乎也看出他有要紧事,倒了两杯热茶后,极快地退了出去。

门关上之后,傅泽平才不无紧张地问道:“杨书记,你听说了吧?”

“听说什么?”杨卫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傅泽平焦急地说道:“我听说,在前不久的中央老干座谈会上,王老对国企改制动辄就卖厂的行为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评,言辞极为激烈,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杨卫国眉头不由就蹙了起来。这事他当然有所耳闻,对这个王老也颇有些了解。

王老是党内少有的经济学家,权威人士,曾经担任过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主任、社科院的院长。他的许多观点和看法,都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如今虽然退居二线了,不过影响力却不减反增,据说不时还会有中央首长去拜访他,就一些重要问题征求他的意见。

因此,王老的发言顿时就激起了千层浪,国内外多家媒体转载了他的观点,并有媒体分析,这可能是国内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信号。

可傅泽平这时如此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又意欲何为呢?

心头虽然满腹疑云,不过杨卫国却不动声色地笑着说道:“我觉得王老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引进其他资金,改善企业原有资金和所有权结构,并不是什么症状都适用的万能药。一窝蜂地打着改制之名变卖国有资产,确实该好好整治整治了。”

“杨书记,这些大道理我都懂,可我听说了,王老这番话就是冲着咱们武溪来的,而且矛头直指东江钢铁厂。”傅泽平满脸都掩饰不住的焦急。

饶是见惯了大风大雨的杨卫国闻言也不由愣了一下,随即又笑着说道:“我看不会吧,东江钢铁厂的改制,并不是单纯的卖厂,而是有极其完善的整体规划的,和其他地方的改制完全不同,王老又不知情,怎么能轻易下决论呢?”

“那估计是我听错了吧。”傅泽平眼里闪过一丝别样的眼神,却又笑着说道:“虽然我对高新区报上来的方案还存有许多疑问,也谈不上认同。可也不认为和卖厂有什么关系。其实老人家早就说了,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又何必去拘泥于那么多的形式?经济,是没有政治形态的。”

两人就不再讨论这个话题了,而是又聊了聊其他方面的工作,并愉快地达成了一致,傅泽平这才离开了杨卫国的办公室。

可杨卫国的心,却始终难以平复。他又拿起改制方案仔细看了一遍之后,抓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祸不单行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厚重的云雾盘踞在天边,夕阳只能透过云层的点点空隙,迸射一条条绛色霞彩,宛如沉沉大海中的游鱼偶然翻滚着金色的鳞光。

林辰暮站在窗前默默吸烟,心情极为烦乱。

不论王老的言论是不是针对东江钢铁厂而来的,可此话一出,却顿时将东江钢铁厂推上了风口浪尖。现在,国内许多媒体都开始了这方面的大探讨,并细数了不少地方改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的贪腐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更有媒体统计出,改制中出现贪腐的比例,要比平常要高出数百倍,缺乏有力的监管、政fu官员权力过大,搞一言堂是导致这些问题频发的最根本原因。

而国家有关部门虽然还没有叫停国企改制,但在短短几天内就这方面连续下发了两次通知件,要求各地做好国企改制的监管工作,杜绝各种问题,就足以说明事态的严重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林辰暮还坚持搞东江钢铁厂的改制,无疑就将自己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境地。为此,杨卫国也给林辰暮打了电话,希望他将钢铁厂改制的事情暂且放一放,当然,如果有其他方案更好。

原本已经有些收敛的苏昌志,这几天也突然活跃了许多。今天的会议上,更是在没有和林辰暮进行过事先沟通的情况下,抛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在不改变东江钢铁厂现有架构的基础上,注入资金,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技术工人进行全面培训等。拿苏昌志的话来说,东江钢铁厂不缺人才,缺的只是资金,只要有资金,很快就能盘活企业。

对于苏昌志的提案,唐凝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可下来也劝林辰暮,在目前这种大环境下还是尽量低调一点。虽然苏昌志的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