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节(2 / 3)

加入书签

嘱咐,要杨渥和我们修好,我料淮南的使者已经在路上了,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至于那个朝廷的使者,我不过是给自己留条万一的后路罢了,也让那杨渥知道,实在不行,我吕方还有一条路可走!”吕方在自己妻妾面前,也不像平日里那般深沉,将自己的心思一一剖析分明。

“那样就好了。”吕淑娴点了点头:“两家能够修好,也是百姓之福。”

润州,镇江。这本是江南运河和长江的汇合之处,江湖纵横,交通方便,自南北朝时,三吴的特产粮赋便沿着运河运往金陵台城,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后,江南的财富更是沿着江南运河汇集润州,然后渡江经广陵输往长安。作为曾经的浙江西道治所,润州虽然无法与长江对岸的广陵相比,可也是户口十万,天下间少有的雄州大郡,杨行密统一淮南后,虽然根本之地是在江淮之间,可是位于江南的宣、润二州还是财赋的重要来源。

“已是春耕之时,可运河两岸的田地却少有农人耕作,这可如何是好呀!”高宠坐在船首,看着两岸的田地,这些都是上等的良田,可许多田地已经长满了荆棘,显然已经荒废了许久,就算偶尔能够看到耕作的农人,也少有使用耕牛的,农人身上衣着也是褴褛的很,显然田、安之乱虽然已经过去快两年了,润州还是没有从那场战乱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一旁的书吏乃是高宠好友,杨行密在世时在王府中也颇受重用,此次被杨渥一同派来出使杭州,当个副使得差使,他见好友自从一上路来,便是满脸愁容,便随口开解道:“这运河两旁乃是交通要道,兵事多半都是在这一带,民夫牲畜征发的也多,残破一些也是正常,其他地方想必还不错,否则去年润州呈送上来的钱粮怎么没有少。”

“我就怕是这样!”高宠冷哼了一声,左掌已经重重拍在船旁的栏杆上,倒是把那同伴吓了一跳:“‘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大战之后,生民凋零,赋税却是不减,天下间岂有这般道理?还不是守臣盘剥百姓,以讨得主上欢心,那吕方在两浙专修德政,我们却在这边胡搞,这不是把属下百姓往他们那边赶吗?”

“高兄慎言!”那同伴赶紧制止住高宠的激愤之言,一面回头看了看船上的随员,发现都距离甚远,应该听不清楚方才高宠所说的犯忌之语,才放下心来。他在王府中做事,也知道杨渥继位之后,重用的多半是自己身边的旧人,像他们这些昔日杨行密信用的人,都比较疏远。此番出使,船队中便有几个是杨渥昔日司徒府中的身边之人,若是让他们听到了,传到主上耳朵里,一个“怨望”的罪名是跑不脱的。

高宠看到好友举动,也明白对方的意思,冷哼了一声,也不再多言,免得惹来麻烦,这时后面一人走了过来,一边大声道:“高正使,到曲阿城还有两个多时辰的船程,如今已经是正午时辰,我记得前面有个村子,我们在那里停船吃罢了午饭再赶路不迟。”

说话那人乃是杨渥的旧人,姓陈,挂了个虞侯的名在船队中厮混罢了,可平日里挺胸凸肚,与随员们说话也高声大气,俨然一副红人的模样自居。高宠也明白他是在广陵呆的久了,平日里也没有逞威风的机会,此番想要出来摆下官儿的威风,所以才故意在运河旁的村落停下吃午饭。他本欲开口拒绝,身后的好友见状,赶紧在高宠身上捅了一下,抢上一步笑道:“我等也正想找个地方停船休息,多亏陈虞侯熟识地理,否则便麻烦了。”

那陈虞侯是个粗人,也没看出其中的曲折来,见遂了他的心愿,便高声笑道:“那是自然,大王平叛时,某家跟随大王在这边打过好几仗,对这边地理倒是略知一二。”说罢便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看到那陈虞侯走远了,说话那人转过身来,轻声道:“他是大王的旧人,若是逆了他的意,只怕我们日后都没好果子吃,这一路上我们俩只当什么都没看见便是。”

“哼!”高宠冷哼了一声,拂袖便往船舱中行去,只留下副使一人,站在船头,脸上满是无奈的苦笑。

“什么?村子里只有你们这几个老不死的?连个模样周正点的娘们都没有?”陈虞侯高声喝道,眼前的地上跪着七八个村民,个个衣衫褴褛,满头白发,看上去最小的也有四十多了。

村民中为首的那个磕了两个响头,哀声辩解道:“官爷,并非小人欺瞒,只是前两年都在打仗,这村子就在运河旁,兵爷们打来打去,许多腿脚灵便的便都跑了。”

“胡说?安贼被灭都快有一年了,那些跑掉的早该回来了,分明是躲藏起来不敢见我们,告诉你,大爷我可是广陵吴王府的人,快交出几个娘们来让我们乐一乐,还有民夫给我们拉纤,妈的,在这运河上船走的太慢了!”

“官爷有所不知呀!”那为首的村民哀求道:“战乱结束后,新来的王相公立刻便要收税,不但要收当年的税,连三年前的税都要收,说三年前广陵便没有收到润州的赋税了。天可怜见,这三年小民们可没有少缴一粒粮食呀!可这几年都在打仗,哪里有粮食交税,结果能走路的都跑了,只留下我们几个挪不动的老家伙留在村中,只想死在祖坟旁边,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