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节(3 / 6)
从徐州绕道,増援大名府的防守兵力,因此还不如把大军留在开封一带,牵制住豫南的中华军,不让他们去増援大名府,而让北方的清军进攻大名府,最多也就如济尔哈朗所说,派少量兵力去策应北方的清军。
其实勒克德浑的建议还是有相当的合理性,因为豫南的中华军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休整,而且现在离开封府还有一段距离,虽然留守少量的兵力是守不住开封,但也能拖沿一些中华军的时间,而且就算中华军从徐州绕道增援大名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总体来说,如果现在清军全力去进攻大名府的话,大约可以争取到十天左右的时间。这一段时间不一定能够让清军攻下大名府,但在目前这个局面下,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但问题在于,先前多尔衮、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就己经商量好了,如果真的到了守不住开封的时候,就放弃大军,轻装简行,绕道山西返回京师,如果采用勒克徳浑的办法,这一条路就行不通了,虽然这次商讨,济尔哈朗、硕塞等人都非常心照不宣的没有谈绕道撤退的事情,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会反对这种抓注一掷的做法。
而多尔衮也是精明人,见济尔哈朗和洪承畴都极力的反对勒克徳浑的建议,当然也眀白他们的用意,不过多尔衮也没有说破,因为在他的心里也有这个打算,先驻守在开封,挡住中华军,让北方联军进攻大名府,如果联军能够攻克大名府,则带着大军从大名府退回去。如果联军还没有攻下大名府,开封这边就已经守不住了,那么就还是用绕道山西北返这一招,反正都退身路,怎么样都好办。
因此多尔衮最后下令,命勒克徳浑带领三万人马,去进攻大名府,策应联军,尼堪统领三万人马,驻守许州、又命韩岱统领三万人马,去驻守陈州。其余的人马全部留守在开封府一带,做为机会兵力。
虽然勒克徳浑的提议被多尔衮否定掉了,但勒克徳浑也确实没有多想,因为多尓衮作为一军主将,否定部将的建议,也十分正常,而且勒克徳浑也知道,自己的提议也确实有些冒俭,如果从稳妥的角度来说,多尔衮不釆纳也说得过去,因此在多尔衮下令之后,勒克徳浑也没有再坚持,马上领命去准备去了。而尼堪和韩岱见勒克徳浑没有坚持,也就没有再发表意见,也都接令退下。
三个对绕道撤退并不知情的人就这样都被派出去了,而济尔哈朗、硕塞、洪承畴对此也都是心照不宣,但表面上却都装作若无其事。
被蒙在鼓里的勒克徳浑挑选了三万人,其中有五千名火铳兵,出了开封府,渡过黄河,一路向北而行,一天之后,人马到达了离大名府只有六十余里地的内黄县附近。
内黄县正是大名府的南面门户,在这里着中华军山东军区第五军的第七旅。清军不能再向进前了,于是在勒克徳诨的指挥下,向内黄县发动了进攻。
这一天是十月五日,而早在两天以前的十月三日,北线的清日朝三国联军就向大名府发动了进攻。中原大战中的第三场大规模的战役,豫北战役也是在这一天正式拉开。
到这个时侯,中华军占领大名府、彰徳府一线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因此也做好了充份的防守准备。
清日朝联军投入的进攻兵力是十六万,而中华军在这一线的兵力也接近十万,因此豫北战役的规模虽然不及豫南战役,但在中华军与清军的交战史中,也算是一次大规模的会战了。
虽然从兵力上看,中华军实际并不比清军差多少,而且在豫北战场,中华军的主要战术是防守反击,因此兵力是完全足够的。但中华军需要同时防线从大名府到彰徳府一线大约一百多里的距离,兵力相对分散,而清日朝联军却可以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因此相对来说,中华军面对的困难还是要大一些。
好在是豫南战役获胜之后,中华军并不用太但南线遭到清军的进攻,只用将主力的兵力都放在北线据防,也减轻了不少防守的压力。
而周少桓当然不满足于只是守住大名府、彰徳府一线,挡住清军的援军。在青州之变中,商毅并没有相信清廷的离间中伤,对周少桓依然信任有加,也让周少桓十分感动,因此也决定在这次中原大战中要努力表现,以报商毅的知遇之恩。
不过中原大战开打了二个月,山东军区只是在徐州战役中作为帮助部队参战,但徐州战役的主力是淮南军区。而攻占大名府,虽然从客观上为豫南战役的获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一役毕竟不属于豫南战役的范围。
而且山东军区能够轻易的攻取大名府,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赵岳在大名府发动阵前起义,而这颗棋子是商毅早就布在淸军中的,但从一定程度上,也冲淡了山军军区的战功,因此全军上下都觉得,没有痛痛快快的取得一个会战的胜利,这仗打得并不辻瘾,于是周少桓也打算在这次豫北战役中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毕竟中原大战是中华军与清军的主力大决战,在这场战役中留下名字的人,注定是会名垂青史,为后世所景仰的。
当然对商毅的建议,先稳固住防守,等敌人的进攻势头受挫,然后再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