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2 / 3)
之战略反攻、倭人之战略退却时期,只要我们攻下析木城,相信离这一阶段亦不远矣。”
魏季尘说完之后,便听见众将叹服的咽口水之声。
“因此,我称中日之间的战争为持久战,此论调我不久前刚发电报给朝廷中枢,上书给陛下,甚至还投稿给了报社,本帅要让国人树立必赢的信心,要让倭人明白,战争至最后,他们一定是必败的结果。”魏季尘豪气冲天的看向远方,信心满满的说道。
众将虽然年纪都不小了,但一时间竟然为他的豪情所激,就连聂桂林也一样,原本觉得渺渺的前途,竟然成了康庄大道,一股必赢的信心开始在他内心升腾,是啊,中国地大物博,即便直隶被占,依然可以迁都再战,拖上一年,两年,拖到倭人精疲力竭,陷入战争的泥沼之中,又何尝不能取胜呢。
“好了,诸位!”魏季尘轻轻一拍桌子,惊醒正在遐想的各位将领,浅浅一笑,说道:“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那就是我们中国是有办法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析木城的倭人态势吧。”
魏季尘话锋一转,严肃的说道:“虽然总体态势会越来越对我等有利,但是如今倭人还是占了上风,析木城中驻防这倭人第3师团大部,将近七千多人,更为忧虑的是,倭人得知本帅向朝廷进言要反攻析木城,他们做出死守的态势,完善各个防御工事里面,龟缩在里面,坐等本帅带兵前去进攻。”
马金叙也从激动中平复下来,仔细考虑道:“如此,我军想要攻下析木城,殊为不易,说不定还要付出严重的代价,最终得不偿失。”
魏季尘叹了一口气,说道:“不但朝廷上下,就是海内外各国,以及倭人都将目光注视到本帅的身上,进攻析木城已经势在必行,一旦成功,将极大打击倭人的士气,一旦失败,本帅估计朝廷责怪下来,在坐的众位都逃脱不了责任。”
此事也怪魏季尘名声太大,不但朝廷上下对他寄予厚望,就连倭人一方也是切切注意,弄得反攻析木城已经成为了一件政治事件,收复,说明清军能击败倭人,己方必定是士气大振;失败,就连死神魏季尘花费了那么多精力反攻都失败了,其他人还有希望吗?
徐道邦皱着眉头说道:“能否引蛇出洞,与倭人在野外一战。”
聂桂林看了魏季尘一眼,也不知是褒还是贬的说道:“倭人一向骄横,如果在之前,不用我们冥思苦想,他们都会长驱直入,可惜被魏帅连连打击,他们已经谨慎了许多,想要引蛇出洞,难啊。”
蒋希夷谓然一声长叹道:“这样说来,就只剩下强攻一条途径了。”
攻坚战谁都怕打,更何况对方是倭人呢。
圈套
随后几日,各地探子的消息传回来,桂太郎是铁了心要当缩头乌龟了,掳了众多的中国老百姓为他修建防御工事,对魏季尘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那是理都不理睬。
众将在海城内连续商议了几日,依克唐阿出动骑兵已经开始骚扰倭人的后方起来,形势愈发趋于紧张。
时有德国报纸惊呼,中日战争进行到现在,实在是没有哪次战役会在战前如此引人注目,清国国民都将眼光放到了海城这个不大不小的地方,清国名将魏季尘连战连捷,清国上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对他的反击之策都抱有很大的期望。
不知他这此策划的大规模反击,能否成功,如若失败,清国上下必定是大失所望,士兵士气将跌至无以复加。
帝国总参谋长施利芬将军认为,清军在战争开始以来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清军将领中只有魏季尘一人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过此次他策划的收复析木城之计划,由于提前泄露消息,恐怕会难以取得任何结果。
《申报》有记者撰文则呼吁国人不要有太多期盼,不要给魏季尘太多压力。
文章称:我并不知道魏将军策划反击析木城的消息为何能够早早就泄露出去,使得倭人能够提前做防御之准备,一城一地之得失并不能说明什么,就凭魏将军敢于提出反击之策,一扫中国军队一直防御之颓势,便不愧于他的称号——死神。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称赞魏将军,预祝他旗开得胜。
而日本国内,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也是十分的关注。
《东京时报》就直言不讳的指出,析木城之所以陷入清国军队的包围之中,清国将领魏季尘之所以敢反攻析木城,都是之前帝国的错误战略所致,帝国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便急速前进,导致最终虽夺得孤城,却与后方联系困难。
清国军队能够从四面八方展开进攻,夺取析木城,实为不智,帝国应该及时从析木城撤退,以便对战线重新进行调整。
山县有朋看到此文章之后,暗骂一声愚蠢,谁不知道那个地方处在四战之地,但是现在撤退,只会召来国民的谗言非议,而且还增加敌人的势力,影响前线军队的士气,所以,不是不退,是不能退。
不管外面的风风雨雨,魏季尘依然是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布置作战计划。
魏季尘与众将商议之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