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3 / 3)
万炮齐发。”魏季尘见无人反对,不由提出了最后的要求。
徐邦道和马金叙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聂桂林和蒋希夷就比较纠结了,他们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还,但是其他两人都答应了,也不好再拒绝,只要心不甘情不愿的点点头。
最后算了算,聂桂林的奉军有炮队一营,都是二十四磅以下的老式前装炮,也称为开花炮,有二十门。
马金叙的仁字军没有专门的炮营,只有四个小队,四门80磅子仿英阿姆斯特朗式钢质火炮,是江南制造局自行生产的。
蒋希夷希字军中也没有专门的炮营,不过大炮数量比马金叙多一些,为十门金陵制造局仿制的德国格鲁森式口径37毫米二磅弹后装线膛架退炮。
徐邦道尴尬一笑,说道:“老夫来的匆忙,只带了两队劈山炮。”
这样一来,魏季尘发现自己手中的大炮最多了,而且都是好家伙,进口货。
有克虏伯新式快炮十二尊,格鲁森快炮十三门,这些炮都是战争开始后,驻德公使许景澄和驻英公使龚照瑷从德、英两国购买,然后急急运往前线来的。
魏季尘损公肥私,偷梁换柱,将原盛军中老式炮交予其他各军,新式炮就尽收囊中了。
如此以来,各式各样的大小炮就合计52门了。
虽然在魏季尘看来是有点少了,但是其他几人可都是目光灼热,大呼够倭人喝上一壶了。
英明的乃木希典
几人正说着,王士珍却一脸笑意的拿着一份战后统计文件走了过来。
他先是站在一旁,等到几人谈话间稍微停顿一下时,才不着声色的把文件交到了魏季尘手上。
恰好魏季尘该说的也说了,便马上翻起来一看。
只见上面首先写着中日双方兵士的伤亡情况,中国军队方面,伤亡五千多人,其中二千多为轻伤,能够参加接下来的战斗,剩下的非死即受伤较重,只有派人送往海城了。
其中,击毙倭人第3师团四千多人,大约让他们零零散散逃走了将近两千来人。
大岛久直,栗饭原,小川次郎等一干第3师团重要将领均被击毙,桂太郎被俘虏,只有一个联队长柴野岛带着残部逃入山林当中,不知所踪。
更让魏季尘惊喜交加的是,桂太郎所带的那个野炮兵第3联队由于仓促应战,许多大炮来不及炸毁,最后留给了中国军队。
其中有倭人自造的青铜炮10门,还有20门过山钢炮竟然是日军缴获自清军的。
魏季尘脑中不由想起那首有名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帮我们造。’歌来,如今看来,这首歌可以由日军来唱了。
魏季尘就记得聂士成曾痛心疾首的对他讲过,鸭绿江防战的时候,各军就遗弃大炮合计七十多门,而且这些大炮还是完好无缺的落在了倭人的手中。
当真让人无语至极。
算了,还是想点高兴的吧。
魏季尘扬了扬统计表,开口问王士珍道:“聘卿啊,这缴获来的大炮有多少门可以使用?”
“大人,由于大炮口径不一,那十门倭人青铜炮只能打上几炮,过山钢炮我军倒是不缺炮弹。”王士珍显然是熟记于心了,魏季尘一问,他便能马上回答出来。
魏季尘又问了几个问题,王士珍都是对答如流。
如此,他转身笑着对马金叙等几人介绍道:“这是我炮营营官王士珍,曾在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学习过3年,熟悉各种新式大炮,了解西式战法,而且作战还十分勇猛,他左手无名指就是在平壤战役中失去的,众位如果没有意见的话,我将会把各炮队统一交给他指挥。”
马金叙等人在今天这场战斗当中也见识到了魏字军炮营的厉害,现在听说就是站在自己等人面前,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指挥的,不由都啧啧称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