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3节(4 / 4)

加入书签

两个服务员,满面春风,又是点头又是哈腰,那架势,和五星级酒店的服务质量,不相上下。

不多一会儿,饭菜上齐了,一个火锅大杂烩,四个炒菜,三个冷盘,另外还有一簸箕青菜叶子,放在旁边,让客人自己涮开汤。张灿一见,心里不由感叹,生活水平提高了,餐饮业的服务质量,也提高了不少,于是第一个提起筷子,吃了起来。

刘东升夫妇两人,刚刚经历丧女之痛,自然吃不下多少,苏旬和张灿、老四、老五等人,一个劲的劝两人,不劝还好,刘妈妈后来干脆不吃了,只坐在一边,默默的看着。

吃到一半,大堂经理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一脸假的笑,请张灿给结账,张灿一问价钱,当时就哭笑不得:“刚才还在感叹,餐饮业的质量提高了,现在才知道,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就十二个人,两桌饭菜,三千二百八十五块,这和一般的大酒店相比,消费也差不多了少,瞧瞧所有的材料,满打满算,就值八十块钱,这一翻,翻了四十多倍。

但人家现在是,一没强行要你吃,二来,一个人就那么一二百多块钱,人家的服务态度也是“笑脸相迎,亲热相送。”的“周到”,要真说出去,别人还会笑话你,“小气”

苏旬先前也以为这两桌饭菜,大不了千来块钱,不曾想,一结账,给翻了差不多三倍,本来想发作,转念一想,这多不多、少又不少的,还真没办法发作,这冤大头,自己这一伙人是当定了,好在自己这一帮人,还没太看重钱。

一个个猴精似的人,在这高速服务区里,上了一个不痒不痛的当,又奈何不得,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

接下来两天,苏旬就再不让到高速服务区去吃饭了,饿了,就绕道去附近的县城,他倒不是在乎钱,像那种让人说不出话的小当,想想就让人恶心,他再也不想去上那样的当了。

第三天上午,离张灿的老家也就只剩下三百多公里,不出意外的话,四个小时就到家了。

张灿闻着家乡的味道,心里突然萌生出一股酸酸味道,愈来愈高耸的大山,越来越贫瘠的土地,越来越瘦弱的乡亲,越来越低矮的房屋,在他眼里,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自己在外久久飘零,咋一回到家乡,看什么都亲切,又看什么都不顺眼,或者,这种心情就是常说的“近乡情怯”

苏旬他们几个见过的名山大川多了海去,但这里的大山却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山高、渊深、谷多几乎就是这片山区的全部特点。什么“雄、奇、险、秀”之类的形容词,用在这里,纯粹是扯淡。

有这么一个笑话,叫做“吃肥了,走瘦了”说的是一条河谷对面的人,大声叫一个河谷这边的人,第二天去他家喝喜酒,这边的人天还没亮,就开始出发,紧走慢赶,赶到对面那人家里的时候,月亮都上了山头,当然这只是个笑话,但是望山跑死马,在这里却是真真实实的写照。

下午时分,一行四辆车,安安全全的到了刘东升的家里,老两口一下车,不由又是一阵伤神。邻里的老头老太,也陪着一起,伤心落泪,一个好好的姑娘就这么去了,倒也不得不叫人悲从中来,不多时间,就聚集了百十来人,这些人主动的帮着刘东升夫妇两人,操办刘小琴的丧事。

按张灿老家的规矩,这就叫:“人死饭店开,不请自然来。”

谁家里如果是结婚生小孩,那主家的得提前半月,登门到户的去请人帮忙,你要有事去不了,人家也不会怪罪,倘若是哪家死了人,不管你有事没事,就是到丧家去闲着玩,你人也得去凑个热闹,否则,人家就会在你自己家有事的时候,不分轻重的开你的玩笑。

这帮忙的人多了,嘴也就杂了,帮忙的人当中,有一大半都在议论一件事,“龙王爷显灵了!”

正文 古树冒烟了

辞别了刘东升,小李就和苏旬谈论听来的传言。

原来,在离这个小县城不远的地方,有一座龙神庙,前些日子,庙前的几棵古树,莫明奇妙的开始冒烟,这事一开始是几个小孩,在无意之中发现的,回家给大人一讲,大人们先还不信,后来有一个小孩,硬拉着他家大人去看稀奇,一见之下,大人也惊奇万分,当下一传十,十传百,只几天功夫,便传的沸沸扬扬,前去看稀奇热闹的人一天多过一天。

不过山区里的小县城,信息还是比较封闭,再加上当地的人,把这一类的事,大都归纳为“神”之类的封建迷信,又没出大的问题,所以,也就没人出面干涉。

出奇的是,苏旬这次并没喷人,而是坐在一旁闭目养神,等小李按他的看法分析完毕,苏旬才睁开眼睛,向张灿问道,“你怎么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