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国 第28节(2 / 3)
寒的士子们,他虽不在朝堂,但外面提到袁家大公子,都得竖起拇指夸一句。
袁绍贤德的名声不仅仅是洛阳,天下各处都有听闻。
曹旭也是知道这事的,曹嵩提到过,甚至还说如果曹操也能像袁绍一样出息就好了。
这时候曹旭歪头看向曹操:“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当然不是,”曹操说道:“我说本初心大,你道他这是学的谁?郑先生给你讲过战国四公子没有?”
见曹旭点头,曹操继续说道:“他这是学孟尝君学信陵君呢!”
说起这个,曹旭就更不懂了:“学他们不好吗?”
不是说这都是很厉害的人物吗?
提起这个,曹操冷笑一声:“当然好,但那也得看看时事和自己的身份!”
战国公子说的可不像是现在,是个人都能称作公子,那时候的公子是真真正正的与王室有血缘关系的,孟尝君是齐威王之孙,信陵君是魏昭王之子,魏安釐王的弟弟,袁绍跟这些人能一样吗?!
可袁绍一个劲的学他们,没脑子的看了也就说一句,袁家大公子名满天下,是个公认的贤德之人,可有脑子的稍微想想,就都得问同一个问题。
袁绍你这是想干啥呢?
你丫胆儿肥了是吧!
在曹操看来,袁绍现在说是声势浩大了,可实际上他是在自己给自己玩捧杀。
曹操能够理解袁绍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袁绍如果做官,他或许确实有之前不错的表现,但他毕竟在家守孝六年,再回去,即便朝廷看着袁家的面子还是在原有的官职上给他升一升,但又能升多少呢?
袁绍之前是做了县令回来的呀!
再高一级其实也没多高。
而以袁绍袁家子弟的身份,这个年纪却只能做个比县令大不了多少的官,这可真是够丢人了。
就连他一向看不上的袁术,官职都比他大了好几截,袁绍当然不愿意。
而且,就算他现在开始好好做官好好奋斗,但实际上这已经晚了,他慢了人家六年,以后也将很难超过,袁绍一辈子都得低袁术一头。
袁绍怎么能甘心再继续从底层奋斗呢?
县令这样的官职,说真的,放在普通人家里还能当个官看,放到他们这些人家里,就是个笑话,出入官场倒也罢了,要是过个十年八年再看还是县令,那就真是个笑话了。
就连曹操都是第一次外放都是做个县令更何况是袁绍?他的家世注定了他不可能接受这种结果。
所以袁绍走了另外一条路,养贤养名养士,他不成也是个超然世外的形象,若是成了,一入官场就必定是高官厚禄。
可曹操觉得,袁绍把声势搞的太大了,他知道放却不知道收。
宦官家的另一重好处是,曹操能打听到不少宦官那边的消息。
比如现在十常侍对袁绍就很不满意。
原本袁绍在外面搞风搞雨跟他们都没关系,他们只要让皇帝高兴了就稳当了,可袁绍太过亲近党人,又做的太露痕迹,这就让宦官们紧张犯嘀咕了。
谁不知道党人就跟宦官过不去,完全是有你无我的架势啊。
看看前面几次党锢之乱啊!
血淋淋的教训可摆在那里呢!
曹操也为此劝说了袁绍,可袁绍压根不听,袁绍觉得曹操在这事上看的还是不够清楚,这是曹操家世带来的限制,他不怪曹操,可也要曹操别管他这事了。
在这事上,袁绍听谁的?
他听张邈的,听许攸的。
这两人的话能听吗!
在曹操看来,这就是两个只有小聪明的糊涂蛋啊!
当然,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要说起来,许攸和张邈到底还有点聪明劲,最可怕的是,袁绍还跟陈蕃交往,他听陈蕃的!
陈蕃是谁?
早前也是说过这个人的,他就是那个跟那个扶持了现任皇帝上位的前大将军窦武一起搞宦官,最后没搞定宦官,反而被宦官们手起刀落的搞定的人呀!
当时的陈蕃是太傅,皇帝年纪又小,如果给个有本事的人干,名正言顺的代替皇帝处理朝政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太傅就是有这权力嘛。
结果陈蕃这个太傅,加上那个掌控天下兵马的大将军窦武,两人联合都没能搞死几个只能死宅在深宫里,手无寸铁的宦官,反而被人家给搞定了。
你说你志向再大,你听陈蕃的,这能成事吗?能吗!
他不给你坏事就算不错了呀!
而袁绍这样的,曹操觉得眼看着是要坏事。
本初你能不能清醒一点,出息一点啊!
曹操觉得特别心累。
原本按照道理来说,他看着袁绍这样大可以甩袖子走人不奉陪了,免得跟着一起翻船。
可袁绍对他实在不错,他们又是打小的交情,曹操其实也不忍心就那么甩开袁绍了。
袁绍虽然在这事上不听他的,但他对曹操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