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远征慕尼黑(2 / 2)
,一款款地新桥接二连三地做出来了。
各有难点,但最难的部分已经解决,剩下的无法就是修改和测试而已,这些成系列的新桥出来后,麦文舟和管理层们开会决定,重新开辟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型号代码,直接把这一系列的新桥叫作“汉”桥,秦威之后便是汉风,汉是一个朝代的名字,也奠定了今天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更有万物更始、一脉相承的意思。
这更是一款全新由中国人设计、由中国的组装、所有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都是国产的新型车桥,它比市面上所有起源于外国技术的车桥,整体性能都要优异得多,无论从哪个指标上来说,都已经是新一代的产品,其中还有很多秦威自己探索出来的黑科技。
虽然说,现在还不能说与世界上顶尖产品性能相媲美,但是胜在潜力巨大,还有改进空间,将来还可以基于现有的结构进行不断改进完善,更重要的是,在新桥研制期间,秦威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可以自主研发的技术团队,假以时日,还能做出更多性能强悍的新桥出来,对于这点,麦文舟毫不怀疑。
也是看到这一点,林超涵便觉得秦威局限于国内市场有些可惜,他便建议秦威参展,尝试着与国际的顶级同类产品进行竞争,虽败犹荣,只要能参展,就是胜利。
就算有差距,通过对比也能找到差距,回来再改进,关键是要开拓视野,大胆地能与国际竞争。
西汽有这样的底气说这样的话,前年西汽在非洲某国的军用卡车拉力赛中,一举打败了七国对手,其中还包括美德法这样的老牌厂家,成功地在非洲开辟了市场,林超涵深深明白,不怕货比货,就怕不敢比,不敢比就先输了,凡事先争他三分再说。只要用心,产品过硬,就不怕没有识货的人。
麦文舟十分同意这样的观点,现在虽然秦威研制了一系列新车桥,但是国内市场要想拓展开,并不那么容易,首先是各大厂家都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有各自成熟的供应链,有各自成熟的产品,根本不想轻易去尝试新产品,其次,斯太尔车桥虽然改造的潜力渐渐枯竭,但是它的性能还是能基本满足当前国内市场的需求,大家对追求高性能卡车的兴趣不大,除了西汽等少数有追求有任务的企业,会大笔投入资金研发,会勇于尝鲜,大量的车企并没有兴趣试用秦威的新桥。
特别是很多车企,在听说秦威推出了一款全新、国产的、自主设计研发的车桥时,都露出了迷之微笑,伴随着的动作就是摇摇头,那种不屑,深深地刺痛了麦文舟和程鹏等人的心。
他们不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势利和短视,而是因为,这些年来,多少人失去了对国产的信心,成天只迷信国外,迷信国外的观点理念,迷信他们的质量,迷信他们的产品,甚至还有人跑到日本去抢马桶盖,虽然抢回来一看,上面的标签还是中国制造,那也制止不了这些疯狂而可笑的举动。
这是中国品牌的耻辱,也是中国制造的悲哀。
明明质量已经可以吊打世界,明明产品已经日新月异,但是就有那么些莫名其妙地流行观念左右着人们,让那些富裕起来,但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富起来的人们,就是宁可信德国的油纸包神话,也不相信国产制造品牌。
当然,也跟中国制造行业这些年鱼龙混杂,大量粗制滥造的低劣产品冲击市场影响人们的信心有关。
就像汽车行业,车桥企业,这些年莫名其妙地全国就出现了几十家,很多所谓的车桥厂根本不制造,而是买其它厂家的产品贴牌再卖出去,这样的厂家能够懂质量吗?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吗?当然不能,被毁掉的其实是整个市场。
对这些秦威无能为无,又痛心疾首。
这也更加促进了秦威众人要研发一款全新车桥的决心,与那些厂家在一个赛道赛跑,实在不是什么愉快的经历。
只有换了赛道,做出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更强的新桥,才能正本清源,还中国车桥企业一个光明的未来。
麦文舟默默地在心中想着,这一行,他并不畏惧,世界最大最强是吗?好,我们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