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7节(1 / 2)

加入书签

随便蹲个中学或者工厂门口,带个百来份,分分钟全部卖掉!

还记得这个年代中小学生都流行有个音乐本吗?

记录抄写满各种词曲,还贴满了各种港台明星的不干胶。

量大的用软面抄,有钱的直接买那种最贵的硬壳日记本来写。

花花绿绿的填满各种青春心思。

哦,对啊,青春期才是各种满腔情绪要唱出来的压抑。

音乐最大的功效不就是舒缓情绪吗。

各种厂矿上班的劳累之外,看看音乐报,跟着上面哼唱下那些词曲,在没有手机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是很大的享受了。

所以,全体滚社成员从各个高校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是:

别管什么十万二十万的递增,直接来个一百五十万!

最简单的分发道理就是各省三万打底,这就百把万了。

然后发达大省再添万,绝对能卖光!

因为所有人已经看见,有个家伙被捧红了。

、好多的钱,迷花了眼

王峰。

其实准确的说是红了一堆人。

但王峰绝对是占据半壁火红的那种拉开了距离。

所有滚社的乐队都在讨论分析,到底是他运气好还是实力足。

老大真的太有眼力了。

当年好像在他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就说过他一定会大红大紫吧?

首先是王峰头上没人压他。

自从第一期音乐报上市的时候,正好荆小强和曹菲的专辑开始在国内销售。

荆小强提出不许在排行榜上提他和曹菲的名字。

结果收到无数读者的愤怒来信,质疑为什么没有荆小强的歌。

这肯定影响到了《音乐报》排行榜的公正性。

连荆小强都没有的歌曲排行榜,能算榜单?

第二期就不得不在头版角落开了个小窗“鉴于本报是荆小强同志全力推动资助发行的专业报刊,旨在推广全国音乐爱好者云云……,为避免影响公正性,荆小强同志特此声明不参加任何本报音乐榜单,特此说明”。

是啊,荆小强的专辑,还需要宣传吗?

他和曹菲的鸳鸯碟专辑,hk卖99港币,国内还是磁带版,159!

良心价有没有?!

两盒磁带哦!

音像出版社都忍不住在海报上这么宣传了,hk原版99港币的全新专辑,只卖159元!

不买这个买盗版,都对不起荆小强的苦心!

卖得好,跟音乐报都没关系。

所以真的从第一期开始,荆小强都不怎么出现在音乐报上,不光排行榜没有,内容里面也尽量不出现这仨字。

毕竟他都是出现在各种国家大报跟砖儿台新闻上的人物,真的没必要把这个音乐报搞得像个歌功颂德的私人自留地。

很丢人的。

这已经成了整个报社的不成文规定。

于是王峰就成了在音乐报前四期出现最多的人。

因为他的歌超级多,谁投稿都不如他量大。

而最最最关键在于他恰好写了一系列关于鹏圳打工厂的歌曲。

就类似他后来应该写的《秋天里》、《平京平京》这类歌曲风格。

过去一年多时间,在荆小强要求下,他背着吉他在沪海、平京,以及跟随去过很多城市转悠体验生活。

把他原来创作里面有点矫情的嘶吼洗了个干净。

真正体会到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的金科玉律。

其中迅速被传唱开来的《流水线》,在第一期就被放在了优秀歌曲选登的版面第一首。

应该说十六版的《音乐报》拿了六版选登滚社为主的歌曲。

能登上的都挺不错,基本都能在全国传唱开。

但立刻就被王峰这首歌拉开了距离。

“我在这大都市里游牧,虽然也是牛马,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

流水线里只看到夜晚跟晨曦……

但我依旧站在这里,不会有半点哭泣……

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哪怕跟我的梦想有一万万光年的距离……”

“我依旧会朝着你走去

哪怕流水而过的线头望不到天际……”

所有其他滚社成员的作品,终究还是大学生的角度。

无论是校园民谣、爱情歌曲,又或者摇滚嘶吼。

都没他这种沉浸到第一线去体验过的真实。

用他自己在鹏圳电子厂去体验过的生活,早上七点多起床。

八点开工,八点收工的流水线生活。

机械单调的工作完毕之后整个脑子都是麻木的,回去就想倒头睡,没有午休,吃饭十分钟,没有摸鱼,没有任何尊严,更没有梦想。

刚开始他的感受是,学习不努力,贪玩好耍,活该进工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