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138节(3 / 3)

加入书签

是低温釉彩,而且它们的烧成温度各不相同。

在窑温的观察与控制上,就已经是难度极大了。

就比如釉里红,如果窑口温度过低,颜色会发黑;如果温度过高,颜色就烧飞了。

而温度高低之间允许的差额大概在1~2c。

这除了需要靠把头李三看窑的丰富经验,运气也是不可缺少的。

除此之外,“各种釉彩大瓶”的制瓷工序,也是繁琐得惊人,粗略计算之下,居然需要整整七十二道制瓷官窑工序。

在入窑之前,就需要8道加工工序、8道拉坯工序、9道印坯工序、3道造型工序等二十八道工序。

更别提入窑烧造之后,各种釉彩还有多道各自的工序需要完成!

但开弓哪有回头箭?

更何况,乾隆皇帝要“炫技”,他唐英也没有回头的余地,只能迎难而上。

他又将除了把头之外的工头们召集了起来,除了让他们负责各自领域的制瓷工艺之外,唐英本人也亲自出马,负责各项工艺之间的衔接和整体把控。

三个月后,第一窑“各种釉彩大瓶”开窑了!

这一日,唐英早早地来到了御窑厂窑口所在地,上百名窑工在工头们的带领下,也早已经候在这里了。

事实上,烧窑期间,这些窑工们日夜守在窑边,吃住都不离窑,就是为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期望能够烧出一口好窑来。

这段时间里,唐英也是时常到此巡查,哪怕是督陶这么多年了,此刻心里也是没有底。

看到迎面走来的把头李三满脸憔悴,胡子都打结了,他忍不住上前一步,拉着他的手,低声道:“三哥,辛苦你了!”

李三是把头,必须时刻紧盯着窑口,观察窑温,甚至有时候还要利用各种手段调节窑温。

这段时间里,他几乎是睡不了一个好觉,困了也只能眯上一小会儿,比那些守在窑外的窑工们,不知道要辛苦多少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