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157节(2 / 3)

加入书签

,向南即便是专家,在他面前那也是个小字辈。

当然,收不收向南做学生,这还得看了向南修复的古陶瓷再说。

如果向南仅仅只是理论强悍,实践水平一塌糊涂,那收他做学生一事,就当他没想过这回事好了。

“梁老,不用心急,这次比赛修复的古陶瓷,还在路上呢。”

坐在最角落的鲁立军笑呵呵地说道,“而且,向南是排在1号的,就算是按照顺序来,他修复的古陶瓷,也会第一个送到这里来的。”

“哦,我倒是给忘了,这小子就排第一个。”

梁民锴听了之后,乐呵呵地点了点头,将身子往宽大的椅背上一靠,笑道,“成,那就再等等,好饭不怕晚嘛。”

梁民锴和鲁立军这一番对话,顿时也引起了其他专家评审们的关注,有些不关心其他行业的专家听得一脑袋浆糊,转头便问鲁立军:“小鲁啊,这向南是什么来头?哪位专家的徒弟?”

“他古陶瓷修复跟谁学的,我可不知道,不过他古书画修复的老师我倒真知道。”

鲁立军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就给不清楚的专家们“科普”起来,“他古书画修复是跟金陵大学的孙福民教授学的。”

“说古陶瓷修复呢,你说什么古书画?”发问的那位老专家一脸不高兴。

“何老,我可没打岔啊,这向南,今年21岁,金陵大学大四学生,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

鲁立军跟背书似的,一口气说了一串,紧接着,他又继续说道,“向南的事迹很多,我就不说了,不过他这次却跑来参加了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而且还在第一轮的理论知识考核里,拿到了第一!”

“嘶~”

问话的那位何老倒吸了一口冷气,不由得脱口而出:“还有这样的怪胎?”

21岁的国家级专家,而且在古陶瓷修复的理论知识考核里,打败了一大群四五十岁的资深修复师,这,这还是人吗?

其他专家评审,不管是知道向南的,还是不知道向南的,听了这话,都忍不住点了点头,心有戚戚焉。

这特么就是个怪胎啊,还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怪胎!

一位年纪和何老差不多大的专家评审笑呵呵地说道:

“这没什么,老何啊,你要是知道他还研究出了一种修复技术,跟已经失传了的古籍修复京派绝技‘珠联璧合’效果一样,而且还被命名为向氏‘珠联璧合’的话,估计更要骂娘了!”

“这特么……”

老何都差点爆粗口了,21岁就研究出了修复技术,而且还以他的姓氏命名了?

这让我们这些在文物修复界里钻研了几十年的老古董,情何以堪?

转念一想,老何顿时就心平气和起来了:

向南那是在古书画修复界里大出风头,咱是在古陶瓷修复界,这是两个行业,不一样的。

古陶瓷修复,可是文物修复里面要求相当高的一门技术,比古书画修复难多了。

向南虽然在理论知识考核里拿了第一,实践操作还不知道是什么水平呢。

看看再说!

老何看了看靠在椅子上,正在闭目养神的梁民锴,有些暗戳戳地想道:

“说不定,向南在古陶瓷修复实践操作上,就像我小孙子经常说的那样,是个‘战五渣’也不一定呢!”

这瓶子本来就是好的吧?

向南在古陶瓷修复一道,入门了吗?

不只是老何一个人怀疑,实际上,在座的各位专家评审尽管嘴上不说,但心里面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疑问的。

哪怕是曾经和向南同一批参加增选,成为华夏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的鲁立军,对于向南的古陶瓷修复技术,他也是在心里面打了个问号。

毕竟,从古至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个这样的人物,能够精通两门文物修复技术的。

而且,向南也太年轻了一些!

哪怕他有这种天赋,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够精通古书画修复技术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古陶瓷修复技术的学习之上?

鲁立军想到这里,也是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这向南啊,还真是个谜。

现在就看他在比赛中修复的古陶瓷,到底效果如何了,不管修复的效果是好还是坏,恐怕都将在文博界里引起一阵大轰动。

他正想着,会议室的门就被敲响了,紧接着长安博物馆的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轻轻推开了门,汇报道:

“各位专家评审,所有参赛作品均已运送到隔壁房间,是现在就开始评分吗?”

鲁立军抬眼扫了一圈,见其他人都没说话,便对工作人员点了点头,说道:“嗯,现在就开始吧,先将1号的作品拿上来。”

“好的。”

那工作人员应了一声,很快就退了出去。

过了没多久,他就抱着一个小箱子走了进来,轻轻地放到了会议桌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