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450节(1 / 3)

加入书签

因此,姚嘉莹、唐伟才和卫东海也不可能坐在那儿闲着,只能各自挑选一件残损古陶瓷器,从头开始修复。

等他们各自修复完手中的这件古陶瓷文物之后,覃小天等普通修复师也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半成品,让姚嘉莹等人进一步“深加工”了。

向南依然沉浸在古陶瓷修复的世界里,手机已经静了音,就放在工作台的一角上,这一天直到现在也都没有响起过。

这让向南感觉很舒服,越发觉得当初将许弋澄提拔为副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心情的愉悦对于文物修复技术的提升没有直接的帮助,但对于技术稳定甚至超常的发挥,却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里,他已经连续完成了加固、打磨和打底等多道工序,尽管这几道工序本身也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文物修复工艺就没有轻松的活儿——比如说打磨古陶瓷器碎片粘接处,就需要将砂纸卷成和裂缝差不多大的一小条,然后一点一点地打磨光滑,还不能将旁边的原器物纹饰磨掉。更让人抓狂的是,并不是打磨一遍就够了,还需要从粗砂纸打磨到细砂纸,直到将碎片粘接缝隙打磨平滑才算完成,这是一项很需要耐心的工作——他这已经算是超常发挥了。

向南抬头看了看窗外的满园绿色,让眼睛稍稍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又低下头来,准备开始操作下一步——作色。

在他的旁边,姚嘉莹已经将整件古陶瓷器粘接完毕了,是一件明代的鸳鸯戏水纹赏盘,这件瓷器釉色莹润,胎质饱满,纹饰细腻,是一件十分精美的明代景泰瓷器。

姚嘉莹将这件鸳鸯戏水纹赏盘进行了滴注加固之后,长舒了一口气,覃小天放在她工作台角落上的饭菜,她到现在都没动一下,如今过去了那么长时间,早就已经凉透了。

姚嘉莹之所以没吃,倒不是她打算节食减肥,她对自己的身材有足够的自信,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她觉得如今的自己身材刚刚好。

也不是因为没胃口,更不是因为饮食不习惯。

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姚嘉莹已经很长时间没跟向南坐在一块儿修复文物了,这次出差到了外地,她怎么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好好跟向南比一比?

当然,姚嘉莹知道如今自己的技术肯定还是比不过向南的,但她也想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来看一看自己和向南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还能不能追得上他?

可这一比,顿时就差点让她泄了气——

自己连吃午饭的时间都省下来了,到如今也才刚刚做完加固处理,可向南那边都已经开始作色了。

这就是资深修复师和国家级专家之前的差距吗?

陶瓷“黑三代”

姚嘉莹的失落,向南并不知道,此刻,他脑海里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明朝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三十多年里,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据相关的文献记载,这三朝的陶瓷器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年)曾禁止民窑烧造与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正统六年(1441年)命景市烧造金龙、金凤白瓷罐及九龙凤青花罐;正统十二年(1447年),又有不准民窑烧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

景泰五年(1451年)有减饶州岁造瓷器1/3的记载;天顺元年(1457年)曾派中官赴景市督造瓷器等。

从文献上来看,这段时间不论官窑还是民窑都有瓷器烧造。然而,在传世瓷器中,至今没有看到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看到的都是民窑烧制的瓷器。

也正是因为此,在学术界中,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

究竟是官窑瓷器本身就没有署年款,还是这三朝的官窑瓷器一件都没有流传下来?

这还真是个令人好奇的问题。

不过此刻的向南却没有追寻这一批古陶瓷背后故事的心思,如今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将这批残损古陶瓷修复完毕。

到了春天,太阳下山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晚,直到下午六点钟,天色才慢慢昏暗了下来,而此刻,向南已经将手中的这件花卉缠枝莲纹罐给修复完毕了。

这件花卉缠枝莲纹罐属于釉上彩瓷器,底釉是鲜艳的宝蓝色,器身上密布着缠枝莲纹,莲纹色彩斑斓,红、黄相间,精美华丽。

唐伟才这会儿才刚刚将那件青花四季花纹花瓶的残片拼对粘接完毕,正打算将工作台干净就下班回家,一转头,不经意间看到向南工作台上的这件花卉缠枝莲纹罐,一双眼睛顿时瞪得老大。

他抬起手指着向南工作台上的那件古陶瓷器,结结巴巴地问道:

“向,向专家,你,你这是修复完了?”

“啊,对,修复完了。”向南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很久没修复古陶瓷了,手都生了。”

唐伟才听了这话,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两下,心里面在疯狂地怒吼:

“手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