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652节(1 / 3)

加入书签

没吃成魔都博物馆食堂的饭菜,幸好赶上了公司食堂的饭菜,向南和许弋澄吃了饭后,许弋澄又回办公室忙自己的事去了,向南则回到了自己的独立修复室里,准备继续修复残损文物。

他刚拿起一件古董盒,还没来得及打开,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忽然震动了起来。

他皱了皱眉头,伸手拿出手机一看,赶紧接通了电话。

“向南,在忙吗?”

电话那头,是魔都历史博物馆的黄云轩。

向南连忙说道:“黄老师,不是太忙,您找我有事?”

“是找你有点事。”

黄云轩一听向南说不太忙,就笑了起来,他说道,“是这样的,西江省下面的一个县里发现了一个古代墓葬群,从里面发掘出来一批纺织品文物,现在他们已经派人将这批纺织品文物送到了博物馆这边来修复,你要是有时间的话,也过来看一看,如果有把握上手修复,就顺便帮个忙。”

刚发掘出来的纺织品文物?这可是个机会啊,文物修复师缺的不就是上手机会吗?

没有上手锻炼的机会,文物修复水平又怎么可能提高?

向南连想都没有想,连忙说道:“有时间,我有时间,黄老师,那我什么时候过去?”

“既然你不忙,那就现在过来吧。”

黄云轩想了想,说道,“先过来看一看这些纺织品文物,了解一些基础信息,然后你就跟着我,先看一看再说,等有了机会,我再给你上手的机会。”

向南连连点头,应道:“好,我马上过来。”

挂了电话,他将还没掀开盖子的古董盒往原位一放,然后就回到办公室里,拎起背包就离开了公司。

自从闫思远去世之后,向南就没再去过魔都历史博物馆了,算起来,都差不多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了,这一下子忽然让向南继续修复纺织品文物,他还真没什么把握能把这件事做好。

至少,也得先熟悉熟悉再说。

在赶往魔都历史博物馆的路上,想起黄云轩一有好事就能想起自己,向南的心里面就满是感激:

“黄老师对我很好!”

感觉有点方

黄云轩原本每天中午都是雷打不动要午休一段时间的,不过,今天他破例了。

当向南赶到魔都历史博物馆后院的办公楼时,还没走进办公室,就从大开的门口看到黄云轩正捧着一杯泡得浓浓的茶喝得直皱眉头。

一看就知道,他这是为了提神才专门泡的酽茶。

看到向南来了,黄云轩放下手里的茶杯,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笑着说道:

“来了?那就走吧,我先带你去看看那批纺织品文物。”

说着,他就背着双手走出了办公室,径直朝大修复室里走了过去。

大修复室足有七八十个平方,里面有五六个修复师在里面忙碌着,里面除了有黄云轩的三个学生在,还有几个其他资深修复师和普通修复师在一起修复文物。

向南扫了一眼,没看到李明宇的身影,也不知道他又跑哪儿躲着去了。

看到向南来了,其他人都有些好奇地转过头来看了看,他们都听说过向南目前在跟着黄云轩黄专家学习纺织品文物修复技艺,不过向南每次来都是躲在黄云轩的小修复室里做事,他们很难看得到,所以,这回看见黄云轩将向南带到了大修复室里来,一时之间不免有些好奇。

黄云轩倒是没有理会其他人的眼神,他径直带着向南来到了大修复室正中间的陈列台旁,指着放在上面的二十多件古董盒,笑着说道:

“这批纺织品文物,是从一个东周古墓葬群里发掘出来的,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品种有方孔纱、丝绢和真丝朱砂印花织物及纂组织物(经编织物组带)等。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真丝纺织品,有考古专家认为,这些发现,有可能会改变人们对华夏纺织品起源、发展的再认识。”

“通过光谱测试,发现最大的一匹方孔纱每厘米所用的经线达到了两百八十余根,每根丝线只有零点一毫米,密度之高十分罕见。另外,这次出土的丝绢密度也多为每厘米经线八十至六十根不等,而且织造平、整、匀、密,这表明当时的纺织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顿了顿,黄云轩又继续说道,“最让人惊讶的是,这批纺织品文物直到现在仍然色彩鲜艳,这应该和用了朱砂为原料的染色有关系。因为朱砂是矿物质原料,将它放进染料里,染色后的纺织品不会掉色。”

“当然了,我们的关注点不在这里,而是怎么修复这批珍贵的纺织品文物,你可以先在这里看一看,然后再自己挑选一件纺织品文物,到我的那个小修复室里去修复,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再过来问我。”

说完之后,他就将向南留在了大修复室里,自顾自地离开了。

“……”

向南感觉一脸懵圈,电话里不是说有了机会再让我上手修复的吗?怎么我一来就有机会了?

这……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