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830节(2 / 3)
画面意境明净清雅,笔法简洁秀逸,极富有书卷气。
这幅《湖山佳序图》残损情况不算特别严重,大概是保存不善的缘故,画面多处出现了红色霉斑,客户也是因为找了好几位文物修复师都解决不了这古书画中的“绝症”,最后才找到向南这里来的。
不过对于向南而言,红色霉斑早已经不算什么了,很早之前他就已经将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还曾就这个问题写过论文发表在了期刊上。
因此,只花了一上午的时间,他就将这幅《湖山佳序图》给修复完毕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这幅《湖山佳序图》只是出现了红色霉斑,而画芯没有残损的缘故,在修复的过程中,他都不需要更换命纸,因此修复起来自然就要快得多了。
将这幅《湖山佳序图》修复完毕后,向南便将它挂在另一边的墙壁上,然后在洗手池旁洗干净了手,就准备去食堂吃午饭。
刚一出门,就看到宋晴巧笑倩兮地站在前台前面,正在和焦佳聊着天。
这段时间里,宋晴三天两头都会到公司里来,待的时间也不长,基本上在食堂吃过午饭后就会离开,一点也不影响向南修复文物,偶尔还会带一些很少见的古陶瓷残片过来,给向南鉴赏一番。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向南对她好感大增,只要不影响他修复文物的,都是好女孩啊。
看到向南出来了,宋晴嘴角一扬,露出甜美的笑容来,一脸开心地说道:“向大哥,前几天我一个朋友说他淘到了一片柴窑瓷片,我把它拿过来了,你要不要帮忙鉴定一下?”
“柴窑瓷片?拿过来看看。”向南一脸诧异。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据记载,柴窑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
元末明初收藏家曹昭在洪武年间撰写、明中期由王佐增补的《格古要论》曾记载,“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麄(【cu】)黄土,近世少见”。
早些时候,向南曾在京城和俞老板等人聚会时,曾经鉴定过一块柴窑瓷片,没想到宋晴这里也会有柴窑瓷片,不由得向南不惊奇。
明朝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闻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古代,柴窑瓷器都是很难见到一件的,这足见其稀有程度。
向南一边往办公室里走,一边对宋晴说道,“到办公室里坐一下吧,对了,你要喝茶吗?”
“我自己来。”
宋晴笑了一下,就走进向南的办公室里,拿出自己专用的那个茶杯来,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又帮向南的杯子续满了水,端到了沙发区,放在了茶几上。
等在沙发上坐下来以后,她又从自己的包里面拿出来一个小盒子,递给了向南,“那块瓷片就在盒子里。”
向南“嗯”了一声,伸手接过盒子来,打开盖子看了看,只见一块婴儿巴掌大小的天青色瓷片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他伸手将这瓷片拿了出来,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随即摇了摇头说道:“这不是柴窑瓷片,应该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瓷片。”
“啊?怎么看出来的?”宋晴一双眼睛睁得大大的。
“看瓷器坯胎就比较容易分辨了。”
向南伸出手来指了指手中这块瓷片的断口处,说道,
“你看这胎土白中带灰,胎体厚重,很明显就不符合柴窑的特征,柴窑瓷器的胎土是粗黄土。而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就比较符合这个特征了,而且你看这残片上的釉层,呈半透明,这也是龙泉窑的特征之一。”
一件小礼物
“原来是这样。”
宋晴恍然大悟,随即她皱了皱鼻子,有些生气地说道,“看来我那个朋友不老实,居然敢骗我,哼,等下次见到他一定不能轻饶了他。”
“倒也不一定是你朋友骗了你,龙泉窑的特征也是‘色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跟柴窑十分相似。”
向南笑了起来,说道,“一般人要是研究得不够透彻,分辨不清也是很正常的,而且,柴窑瓷器都没有人见过,也很难说得清柴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我相信这世间还是有柴窑瓷器的,只不过它们还沉寂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还没有被世人给发现罢了。”
宋晴端起茶几上的茶杯喝了一小口茶,笑盈盈地说道,“等到它们出现的那一刻,一定会震惊世人的。”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一定的。”
向南笑了笑,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从沙发上站起身来,到办公桌后面将自己的背包拎了过来,从里面拿出了一只古董盒,递给了宋晴,笑着说道,
“上次你送了我一箱120片汝窑瓷器残片,这次我也送一件礼物给你吧。”
宋晴一脸好奇地接过盒子,忍不住问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呀?”
向南笑道:“打开看看就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