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五章. 釉里红(2 / 2)
却没人知道。
“你祖先是守坟的?”赵漫雄问。这时候他倒是有些相信这老农民和黄文斌没关系了,仔细看,这家伙皮肤粗糙,身上一股味道,手指关节肿大,显然是有很严重的病痛,不是土里刨食的人,装不了这么像。
“是啊,族谱上记得清清楚楚。”老农民说。
“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向政府报告?”赵漫雄又问。
“都那么久的事情了,一直都没人问,我们家自己也不知道,我爷爷都不知道。”老农民说,“后来我父亲翻修房子,翻到族谱,才知道这件事情。当时文革破四旧呢,也不敢说出去。后来到我这儿,我去和镇长说,镇长根本就不信,我又去找市长,根本见不到人,在市政府门口喝了杯茶,说已经登记下来了,叫我等消息。我都已经等了好几年,还是没消息。去年再找上门,他们根本就把这事情给忘了。后来听说赵研究员来了,找了好几天,终于打听到赵研究员住这里。”
这居然也能打听到,赵漫雄对自己的人身安全很忧虑。至于故事,他们做古董文物研究的,故事真是听得太多了,也不奇怪为什么没人理,不过有了这个老农民,他的报告就更有说服力了,“进来坐,我们慢慢说。”
“谢谢赵研究员。”老农民说。
“对了,您怎么称呼来着?”赵漫雄问。
“我叫赵武建。”那老农民说。
“还是本家呢,”赵漫雄说,“这事你从头说起,那个族谱带来了吗?”
“带来了。”赵武建拿出一本印刷的书来,翻到前言那儿,指给赵漫雄看,“赵研究员你看,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家本来是京城人士,后来到了沿海省,又落户松山,一直延续下来。”
“怎么是新书?”赵漫雄接过那族谱一看,新纸新书新油墨,还有电脑配图呢。
“我重新印过,老族谱虫蛀鼠咬,早就坏了。”赵武建说。
“坏了也得拿出来,原样的才算数,新印的没用。”赵漫雄说。
“要原来的?我回去找一找,应该就在杂物房里。”赵武建说。
“一定要原来的才行……对了,那份族谱是什么时候印的你知道吗?”赵漫雄问。
“知道,上面写着呢,说是民国十一年。”赵武建说。
“民国啊?”赵漫雄大失所望,不是明朝的,至少也是清朝的啊,民国才印的族谱有什么用。族谱上面的事迹绝大多数都不靠谱,特别是攀附祖先的,“这个,我们仔细研究吧。”
“赵研究员你别不信。”赵武建召集了,从随身口袋里面拿出一个盘子来,“你看。”
赵漫雄眼前一亮,这是一个通体红色的釉里红龙纹大盘,做得十分精美,包浆浑厚,至少有好几百年的历史。釉里红要求的温度很严格,要在1350度才能烧出来,低了发黑,高了颜色就没了。古代温度控制不行,成功率很低,只有官窑才能烧出来,价格当然很高。这么好的颜色,这么大个盘子,至少也要上百万。再一看背面,写着大明洪武年制,洪武本朝的,那就更贵了,价值应该在几百万。
“这是什么?”赵漫雄急忙追问。
“后来地面那庙不是拆了吗,”赵武建说,“东西都收藏在一个很隐秘的地方,我爷爷曾经去过,从里面拿了几件东西出来,这是其中一件。”
“其他东西呢?那个隐秘地方在哪里?”赵漫雄急忙问,对赵武建的话,他已经信了八九成,再多的不合理,也抵不过这一个洪武釉里红大盘的说服力。松山肯定有一个大墓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