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最好的时代(1 / 2)
“怎么会是单干呢?”顾两拍了拍胸膛,“还有我。”
“还有我。”一直陪坐在何潮身边的郑小溪也站了起来,举起了右手,“我保证不会半途而废,不怕苦不怕累。”
五分钟后,何潮将身下的板凳装车,招呼顾两和郑小溪:“走,不等了,明天早上九点,在莲花园公园南门开会。小溪,不许迟到。”
“保证不迟到!”
和仔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何潮惊喜交加,回身一看,远处的路灯下,和仔骑了一辆大二八自行车,满头大汗,身上的跨栏背心已经湿透,他用力冲何潮挥手:“何哥,我来晚了,还赶得上吗?”
何潮的笑容像灯光一样闪亮:“赶得上,不早不晚,正正好。”
吴老伯和往常一样,天刚蒙蒙亮就起来锻炼。他通常是从家里出发,沿红荔路一路前行,来到莲花山,再上到山顶,最后下山回家。
自从1992年开始筹建莲花山公园以来,每天过往的工程车着实为他平静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他曾不只一次向老伴抱怨现在的大兴土木,打破了多少人平静的生活,未必还能带来什么改变。
到了1997年,莲花山公园建成后正式对外开放,吴老伯才改变了看法。落成后的莲花山公园不但景色更加秀丽优美,而且登山的道路也比以前安全牢固了许多。只是有一点,来莲花山公园游玩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喜欢清静的吴老伯就一改以前8点才开始锻炼的习惯,每天6点就起床,等他上了山顶也不过7点多,下山的时候顶多8点,大多数游客还没有过来。
不过最近几天吴老伯又多了一些烦恼,三天前,公园突然多了两个流浪汉,每晚过来睡在公园不说,还起得很早。他活了一把年纪,还从未见过早起的流浪汉,就像乞丐从来不要早饭一样,因为乞丐都睡懒觉,能有早起要饭的劲头,也许就不当叫花子了。
起得很早的两个流浪汉和吴老伯一样,竟然是为了早起锻炼身体。二人从山下跑到山顶,再跑下来,精神抖擞不说,还有说有笑,一点儿也不像是对生活绝望一无所有的流浪汉,倒像是两个特意隐姓埋名体验生活的富翁。
或者是传说中的高人。
吴老伯早就听人说过,深圳的梧桐山和莲花山中都有高人,有的高人是高僧,有的高人是道士,有的高人是普通人,这些高人平常不显山不露水,不一定什么时候指点你几句,你就会豁然开朗,然后飞黄腾达。
吴老伯就一连三天跟着二人身后,想要暗中观察二人到底是何许人也,却因为跟不上二人的脚步,只依稀听到二人谈论的都是创业、投资、金融危机、深圳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子科技、物流、银行,等等,听得他云山雾罩一头雾水,完全没有概念。
吴老伯种了一辈子地,老了老了因为征地摇身一变成了深圳市民,他还是很喜欢现在的身份也很看好深圳的未来,也想发挥一下余热,越听越觉得二人不简单,就非常迫切想要认识二人,却一直不敢凑上前去说话。
今天一早,吴老伯下定决心如果再遇到二人,一定要和二人聊一聊,也许二人真是高人,可以指点他一下,他今年才60岁,还可以再工作10年。
让吴老伯失望的是,今天二人没有上山。他忽然觉得像是丢失了什么,失去了往日的兴致,到了山顶也没有心思欣赏风光,快步下山,心中失落满地,自责为什么昨天不上前问上一问。人生有太多事情经不过等待,一等往往就会永远错过。
到了莲花山公园南门时,发现有四五个人聚在一起,有男有女,正在热烈地讨论什么。吴老伯心情不好,本来不想理会,忽然念头一动,难道是高人出现了?他忙凑了过去,也想让高人帮他指点一下。
莲花山时常有高人出没的传说由来已久,也不知道最早是从哪里传了出来,说是莲花山中隐居了至少两名世外高人,一个是得道高僧,一个是方外道人。吴老伯原本不信,他就住在莲花山北村,所谓莲花山其实很小,一点儿也不险峻雄伟,海拔只有93米,可以说是一处山丘。如果不是兴建莲花山公园,只是一片少有人来的山地。
高人不都在高山峻岭之中吗?
不过后来传说越来越有鼻子有眼,村里不少人都说在莲花山北坡的桃花林亲眼见过两位高人。吴老伯听得多了,也就慢慢信了几分。
让吴老伯失望的是,他离近一看才发现人群中间的两个人并不是什么传说中的一僧一道的高人,而是一个20多岁一个40多岁的普通人,二人盘腿坐在南门的台阶上,一边在地上用砖头比划着什么,一边说个不停。
台阶的水泥地面上,有一副蓝图,是用红砖画成,很潦草,但对深圳和周围区域非常熟悉的吴老伯一眼就认了出来,画的是一副深圳、东莞的地图,其中重点标注并且加粗的部分,是樟木头镇。
最中间的年轻人,一边画一边兴奋而激昂地描述:“对美国来说,一个神奇的年份是1886年。1886年,纽约的一个图书推销员大卫麦肯尼,在推销莎士比亚选集时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