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0章 学区房(1 / 2)

加入书签

(求收藏!求票票!)

朴瑞元抽出一张首尔地图摊开在茶几上,韩素帮忙扶好,听他说,“你看这里~”

韩素顺着他的铅笔看过去,位于cb区,那应该是一座学校,旁边貌似是工厂?

“这是一座工厂?”

“没错,一家有数十年历史的食品加工厂,占地面积约820坪。”

换算一下,也就2400多平米,大约4亩地。

“他们要卖地?”

“是的,工厂维持不下去,只能卖地还债,820坪,盖2-3栋楼问题不大吧?”

“这个要看zf规划的容积率了,不过确实问题不大,但这块地的属性是工业用地吧?”

“嗯~土地属性问题好解决,花点钱公关一下即可,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拿下这块地。”

韩素磨挲着下巴,“你从哪得到的消息?”

“听圈里一个朋友说的,一个跟着他混的小弟,他老子就是这家食品加工厂的老板。”

“这么说消息应该是准确的,还有个问题,如果变成住宅用地,是不是可以将其变为学区房?”

朴瑞元露出笑容,“咱俩想到一块去了,这里属于麻浦区,紧邻的学校也是比较有名的高中,兄弟,一旦纳入学区,我们就赚翻了~”

韩素也跟着笑道,“我们还是先别想的那么美好,想办法把地拿下来才是。”

“你说得对,不过提前兴奋一下也没什么,这块地我们势在必得,谁跟我抢就是当我财路,那就是死仇,哥们儿跟他拼命!!!”

发了通毒誓,朴瑞元一撸头发,叹息道,“可惜了,如果早点做,我们还能赶上江南的学区房热潮,现在江南连块可开发的土地都找不到,就算有也不是我们能介入的。”

韩素坐下来喝了口变凉的咖啡,不由皱眉,“说到学区房,这确实是卖房利器。”

朴瑞元坐在对面,随手把铅笔往桌上一扔,“那当然,韩国妈妈们追求学区房的热情,堪比脑残粉追星。”

韩素笑了下,这个比喻有点意思,按照韩国现行教育制度,韩国人上小学、初中、高中基本遵循“学区制”,即划片招生,但高中入学制度较为特殊。

20世纪70年代后,韩国推行“高中教育均衡化”政策,废除入学考试,实行高中划片入学。

后来专门设立特殊目的高中,也就是所谓的私立和贵族学校,包括国际高中、外国语高中等。

普通高中区别于其他高中,按照学区抽签分配内审成绩合格的初中生,其他高中则有各自的招生方式,特殊目的高中一般需要入学考试。

首尔传统学区房主要位于jn区域,包括jn区、瑞草区。

整个首尔地区学校被划分为11个学区,位于jn区和瑞草区的所有学校被统编为“江南8学区”,这里每年升入首尔大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数量众多,属于韩国最顶级的片区。

现代高中、首尔高中、上文高中、徽文高中、瑞草高中、檀国大学附属高中等知名高中都在这个学区。

这片学区的形成,也跟当时韩国的政策有关,为将高等人才引入尚在开发中的江南,江北的15所名牌高中迁校至此,大量公寓和配套商铺在江南落成,除少数人口为所谓的上层阶级外,来此落户的大部分人是中产阶层,职业大多为高级专员、文职人员、公务员、大企业领导、个体户等等。

这些人作为高学历者,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享受到了高等学历带来的红利。

于是,他们坚信教育有利于维持阶层稳定,甚至在人生进阶上功不可没。

因此江南人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升学问题。

而且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数据,格外证明了学区的重要性——首尔大学的入学新生中,每100名学生中只有01人来自区,而有21人来自jn区,足足是前者的21倍。

但是,即便努力克服困难、成功进入顶尖学府求学,也不能保证就能进入上层社会。

自韩国允许私立大学自主决定收费标准后,平均学费迅速上涨了5倍,若缺少父母财政上的支持,孩子将很难在毕业前还清贷款。

另外,求职竞争也愈发激烈,为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大学生们往往需要花钱考取各种语言证书和资格证来丰富履历。

而如果在这场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败下阵来,年轻人将很难再得到逆袭的机会。

首先,中小企业职工和临时工的工资还不到大企业正式工的一半,而且一旦从前者做起,未来跳槽到大企业的可能性很低。

即便克服了上述困难、顺利成为大企业的正式职工,在接下来的买房问题上韩国青年仍需要父母的帮助。

如今,首尔市房价蹿升,人们不吃不喝也要奋斗数十年才能买下一套房。

在这样的社会,低收入阶层的青年光靠个人的“拼搏奋斗”很难摆脱贫困,跻身上层社会。

可是考入顶尖学府,至少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