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6节(1 / 2)

加入书签

唐少恭:“太后,你还活着。”

李桑若闭了闭眼,不敢回想方才吓得肝胆碎颤的恐惧。

“你掐算时机,要趁李宗训不备,为北雍军大开城门,你可知……”

可知自他“死后”,她念了多少经,许了多少愿,又流了多少泪。

李桑若喉头一紧,哽咽着笑,“少恭叔,你是我见过的,这个世上最冰冷最无情最狠辣的人。”

唐少恭沉默一下。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李桑若摇摇头,看着他平静无波的面容。

“所以,我到底是不是裴獗的妹妹?”

唐少恭没有回答,而是攥住她的手腕,将李桑若从马道旁的台阶拽下来,到了城墙根,这才肃目而视。

“你最好是。”

李桑若一惊,“你是说……”

唐少恭避开她的目光,冷冷一声。

“李宗训死了,世上再也无人知晓,你到底是谁的女儿。”

李桑若退后一步,目光钝钝地看他。

“我不懂……”

唐少恭似乎不想多说,瞥她一眼,转身就走。

“少恭叔……”李桑若喊他。

唐少恭停下脚步。

他没有回头,声音沉凉。

“再奉劝太后一句,祸从口出。除非裴獗肯认你,否则,什么身世都给我烂到肚子里。不然,谁也救不了你。”

不等李桑若琢磨明白他的意思,唐少恭已大步过去,吩咐侍卫。

“拿下明德太后,交由雍怀王发落。”

冯蕴:邺城灭了,她还没灭?这不科学。不会要我亲自动手吧?

李桑若:别别别,我自己跳楼。

杀了省事

一代佞臣李宗训就这么荒唐地死在了邺城南大门的城楼上。

一箭毙命。

没有遗言。

由李宗训建立的新朝仅仅存在了三天,定下的国号尚未通令四海,就夭折在这一天的烽火狼烟中。

邺城破。

奸臣诛。

大晋一统。

四海哗然。

裴獗率兵入城时,南城楼上,吹响了三声号角。

低沉的呜鸣声,在呼啸而过的寒风里,为这座古老的城池,平添了一抹沧桑。

城墙上血迹未干,斑驳苍凉。

城里的房舍庙宇,楼阁街市,悄无声息。

普通百姓都因惧怕而缩在屋里,不敢出来查看,只有那一群耳聪目明的世家豪绅,以前被李宗训强征过钱财的倒霉蛋,早早备了焰火鞭炮,沿途燃放,高呼雍怀王千岁。

战后的邺城秩序混乱,一片狼藉。

北雍军安静地处理各项事宜,没有打扰老百姓。

明明刚刚经历了一场浴血之战,守城的士兵换了人,邺城军被原地收编,换的换,杀的杀,可邺城老百姓的生活,却平静得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只是,当初跟着李宗训逃到邺城的皇族宗亲和官员,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冯蕴是乘坐辇轿进去的。

战后清剿,城内风险未知,因此她没有第一时间入城,而是等北雍军完全控制了局面,这才被人接了进来。

刚到邺城所谓的皇城正门,就看到一群旧臣跪在萧瑟的寒风中,其中最显眼的就是崔稚的父亲崔太傅。

两年过去,从中京到邺城,各人境遇已不一样。

冯蕴不喜欢崔稚,但对这种抛妻弃女的东西,更是不屑一顾。

她没有停留,坐着辇轿从中穿过,多余的一个眼神都没有给他们。

“微臣见过雍怀王妃——”

“王妃金安。”

她不多言语。

这群旧人却认出她来。

一个个抢着施礼,套近乎。

冯蕴瞥一眼,没有回应便扬长而去。

这些老臣在城破的第一时间,就选择了投诚归降,但对北雍军来说,已经太晚了。

在别人不需要的时候做正确的事,也没有价值。

最聪明的做法,是唐少恭那样,洞开城门迎接大军。

冯蕴到达兴仁殿的时候,裴獗和几个将领,正在殿内议事。

她没有过去打扰,静悄悄绕过屏风,去内殿小憩。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依末将之见,这群狗东西,全都别留了。”

武将说话大声。

冯蕴甫一坐下来,就听到敖七清越有力的声音。

隔着帘子,很清楚地传来。

“杀了省事。兵荒马乱的,谁也不会去追究,他们是怎么死的。”

敖七少年义气。

打了这么久的战,他恨透了引发战争的这些人,对当初导致大晋分裂的邺城一派,没有半分好感。

“不可。”赫连骞笑着捋胡须,“敖小将军,此事不可轻率啊。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