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节(1 / 2)

加入书签

唐圆喝得嘴巴水润润的,就继续挖山药,一边回答封辰的“考核”一边试探他开荒的事儿。

“我原本想悄悄在山里找个地方开荒的,结果就找到巴掌大的一片地,没用。”

她偷瞄了大佬一眼,结果大佬没接话。

嗨,这是不想共享土地资源啊。

不知不觉两人把那一片山药挖完,原本其实更多,可惜坏了大半。

唐圆没有都挖断,连着藤蔓的细根继续埋进去,回头可以继续生长的。

秋末又可以来挖了。

也得亏这个地理位置特殊,有巨石挡风做屏障,而且土层厚保温好,否则一冬天真就烂掉了。

她把附近的落叶都划拉过来,填埋进挖山药的深坑里,然后把土层压回去。

这样等雨水浇透以后二十来天到一个月就是天然肥料。

埋好了,她把地面踩实。

“好了,我们可以下去,我拿上鱼回家,你想干啥就去吧。”

她很期待大佬主动邀请她去开荒,但是背着大队开荒种地这种事儿在这个年代是违法的,一旦暴露就会被没收。

她是绝对不敢说乡下人淳朴善良这种话的,但凡有那么几个眼红嫉妒的就要举报,后果很严重。

没人会轻易告诉别人自己的秘密。

所以大佬不邀请自己也情有可原。

没事,她回头继续过来溜达,找不到大块的小块的也行。

比如在有些合适的位置埋埋山药块。

等她回家就留种催芽,到时候自留地和山里都可以埋一点。

下了巨石山,他们来到唐圆下鱼篓子的地方。

今天鱼比昨天更少,看来枯水季不只是水量小,鱼的数量也有限。

她不能竭泽而渔,得缓几天,等麦收以后再继续捞。

她顺手割了一些青草、野花之类的丢进水中给小鱼当饲料。

她把自己下的六个鱼篓子都拎出来,对封辰道:“我不下鱼篓子了,白放着就坏掉了,你拿走吧。”

她知道他肯定在深处有合适的地方下篓子。

封辰眼神诧异,随即明白过来。

他也没拒绝,“行,我得空给你捎几条鱼过去。”

唐圆立刻笑靥如花,“谢谢大……谢谢呀。”

差点把谢谢大佬说出来。

~~

~~

因为后面几天不再下鱼篓子,最后一次捞回来的鱼唐圆就先养着,两天吃一条多吃段时间。

那只野鸡适应了环境,一点都没打蔫,唐圆就把绳子撒开,它也不乱跑只在牲口棚里悠闲地散步,四处找虫子吃。

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吃着,它一天下一个蛋,着实喜人。

野鸡蛋比家鸡蛋略小一点,但是所含的谷氨酸、活性钙等营养物质更加丰富,吃起来更加鲜美。

唐圆那天被封辰送出山以后接下来好几天都没看见他,猜测他去深山里开荒了。

她一个人不敢进山太远,就在外围转转,挖挖草药、野菜,撸完榆钱撸槐花。

如此太阳还没落山她就能回村,顺路再去自留地看看,了解一下唐家村的地况。

唐家村靠山,平整的大块地都要用来种田,只有边边角角不好下犁铧的才分给社员当自留地。

至于菜地就在各家房前屋后以及山坡山脚沟沿路边什么的,也都是巴掌大一块块的。

唐圆考察了一下自家自留地和菜地,规划一下种植内容,她想留点空地种山药。

这几日唐圆进山都会背腐殖土回来,埋在菜园里浇上水就是肥料。

今儿她做好晚饭后继续挑选山药种块进行育苗。

只要品相完好没有菌斑的,截成十厘米左右一段,两端用草木灰涂抹防腐,然后放到朝阳窗台上晾晒。

晒到两端发干萎缩才不会腐烂、碰伤,如果有新鲜破口种下去就会烂掉。

她家只有四分自留地,爹娘一人一分半,她还没成年只有一分。

为了补贴口粮爹娘打算都秧地瓜。

在唐圆看来这时候的地瓜性价比并不高。

虽然产量高点,但是鲜地瓜不宜久存,大部分要晒成生瓜干。

四斤生的晒一斤干的。

而地瓜不仅热量低、营养少,还不抗饿。

社员们都说吃一顿红薯,吃着饱,不等到地头呢,两泡尿肚子又空了。

吃多了还烧心胃疼,对健康无益。

这时候的红薯品种也没有后来那么优良,什么板栗红薯、烟薯秘术的。

当地只有两种,一种黄心红皮的红薯,一种黄皮白心的白薯,当地都叫地瓜。

红薯糖分高一点,一般霜降收了存在地窖里冬天煮着吃,也可以煮熟晒地瓜枣。

白薯淀粉含量更高,晒瓜干出量更多,也可以做粉条和白薯粉。

更适合当猪饲料。

分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