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5章(1 / 2)

加入书签

宋墨恼火得很,要是可以,他会不发兵吗?

梁安觑了皇上一眼,犹豫了一下,说道,“皇上,太后娘娘也移驾宫外,去劝说孙老太君了。”

宋墨撩了下眼皮,问,“结果呢,怎么样?”

梁安心说,铩羽而归,但面上,却是赔笑道,“孙老太君比较固执,太皇太后也劝不动呢。”

宋墨一副意料之内的表情,他皇祖母他是知道的,以之心高气傲的性子,根本就不会劝人。

宋墨所料不错,太皇太后被拂了面子,正生气呢。只觉得孙老太君油盐不进,不识抬举。

而且孙老太君这个样子,让太皇太后想起了吕颂梨,心里那是很不舒服。

吕颂梨这个平州之主,俨然成为了大黎的心腹大患,太皇太后现在是能不想起这个人就不想的,免得自己难受。

但孙老太君面对自己这个太皇太后不卑不亢的样子,就和吕颂梨当初一模一样,太皇太后深恶之。

宫外,孙老太君打头跪着,身后是孙家军将士们的家眷。

儿媳金氏一直关注着她婆婆的状态,这都跪了好多天了,幸亏膝盖缝了东西,不然真的遭老大的罪了。

“娘,怎么还继续吗?”太皇太后拂袖而去,金氏心中惴惴。

孙老太君斩钉截铁地道,“跪!”她心想,反正她们也跪不了两天了。

儿媳的忐忑,还有身后的家眷们的不安,她都看在眼里。

但是没办法,为了拼出一条生路,这些都是她们必须经历的。

即使皇后以及太皇太后都来相劝又怎么样呢?她谁的面子都不给,谁说什么都不好使。

笑话,她孙家的儿郎全都在并州‘战死’了,她才不要好说话!

这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就要走第二步了。

夕阳西下时,她们这些孙家军的家眷才相互搀扶着离开。

因为孙老太君领着三百孙家军的家眷长跪宫门恳求皇上出兵一事太过让人震撼,整个长安都在关注着这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长安便流传出一条流言。

朝廷对出兵雁门一事避而不谈,是打算和鲜卑王庭谈条件,出让利益,换回孙家军十万将士的尸骸。

这个流言一出,长安哗然。

孙老太君更是直言,如果是以这样屈辱的方式迎回孙家军十万英魂,他们拒绝!否则,十万英魂将永不安宁。

宋墨也是有苦说不出,他能说他没有这个想法,说迎回十万将士的尸骸只是一句安慰的话而已吗?

这出流言将了宋墨一军,除非朝廷立即出兵攻打鲜卑,夺回雁门,否则就是他真打算如流言那般准备朝鲜卑低头。

既然皇上说过要迎回孙家军十万将士的尸骸,为什么不发兵?这是所有长安老百姓的困惑。

宋墨那里面临着这么大的压力,心情很不好,他就开始催谢湛这边。

要不是谢湛迟迟没有收复东海,他何须如此左右为难?

开城门

北境,晋阳

“世子爷,就是这里了。”马进左右环顾,确认了这里便是秦钺秦大将军的埋骨之地。

当初二爷将大将军埋在此地时,做了标记,这个标记正是眼前这方大雪也无法掩埋的大黄石。

马进退至一旁,当初大将军战死之后,二爷本来是打算扶棺回长安的。但没多久,秦家就获罪了,二爷只好找个地方安葬了大将军。

幸亏当时安葬大将军时,没有大张旗鼓,并且用了障眼法,不然大将军的墓穴指定要被鲜卑蛮子糟蹋。

其实秦钺的墓穴能安稳,还和当地极小部分知情的老百姓帮忙遮掩有关。他们都感念秦家军几代人对北境的守护,默默地护着秦钺大将军的坟,不让人打扰他的安宁。

秦珩取了三炷清香,上香之时,将秦家这几年发生的变化,都一一告诉了父亲,顺便和父亲说了迁坟一事。

“爹,您死后,秦家就被下旨流放平州了。”

“也是我们秦家命不该绝,您应该知道,宋氏强行将吕德胜嫡次女,谢湛的未婚妻,赐婚给小六。”

“我们秦家多亏了她,秦家上下皆安,孩子们也渐渐长大了。”

“您的小儿媳如今是平州之主,秦家的儿郎们正努力地辅佐她,抵御鲜卑胡虏各族,为身后的汉人争取一片安全的栖息地。”

“平州是一个好地方,您会喜欢的。等您搬到了那儿,咱们就住得近了,家人也能经常去看看您。”

“是秦世子吗?”一道颤巍巍的声音试探地问道。

秦珩转身,看到一位老人热泪盈眶地看着他们。

老人是住在附近的百姓,其实从他们出现,老人就开始悄悄地留意这边的动静了。

这些小动物一般的动静,秦珩以及所带亲卫都知道。

秦珩朝他微微颔首。

“俺就知道,一定是秦家后人来了。”说着,老汉就上前两步,给他们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