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2节(2 / 2)

加入书签

元璋和朱棣在不同的位面上同时怒目圆睁。

他们想让厂卫成为的是自己手中的一把刀,一把可控的刀。

他们认为厂卫应该对准的是贪官污吏,是豪强劣绅!

可绝不是像天幕说的那样,厂卫肆无忌惮随意杀人,将忠臣正直之臣屠杀!

两人也都不是什么傻子皇子,不用天幕继续说,他们也知道这样下去大明不会好。

要完蛋了。

【厂卫的种种行为,已经从根本上破坏了大明的国家监察体系。

他们越过正常的监察机制,对国家进行特务暗访活动,为了自身的利益,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

大明三法司的设立最早是为了管理国家的刑罚诏狱,

但是锦衣卫在处理诏狱时出于自己的目的用卑鄙残酷的手段对官员进行迫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的腐败进程。】

【而且因为厂卫经常利用手中的权力对打压朝廷官员,导致官员们要对东西厂的太监以及锦衣卫进行贿赂和巴结才能免遭迫害,生存下去。

甚至在万历年间强行给大明续命六十多年的首辅张居正,也要对宦官冯保进行贿赂,就知道这些宦官的权势是如何滔天了。

中后期的大明已经被厂卫搞得腐败黑暗,民不聊生了。

由朱元璋、朱棣开始授予厂卫的权利已经变得扭曲,造成了宦官专权的现象,

甚至成为了宦官打压朝臣,铲除异己的工具,

这种宦官专权的黑暗现象让明朝社会怨声载道,国家内部矛盾被激化,大明的覆灭可谓在所难免。】

【说到这里,老祖宗们不知道发现没有。

其实很多亡国的因素,早在开国之君那里就立下了。

只是开国之君的光芒太耀眼,尤其是朱元璋,那可是号称得国最正的人呢。

但是因为他敏感多疑的性格,给大明王朝挖下了不少的坑。

可以说除了宦官的锅是朱棣要背一大半之外,剩下的那些政策翻一翻,基本上都能翻到朱元璋这里来。】

原本一有事就瞪朱棣的朱元璋:“……”

在其他皇帝那里的时候怎么就不往前翻,看不起他老朱是吧!

……

不过陈曦说的话,朱元璋倒也不是完全没有放进心里去。

他是一意孤行,懒得听别人的意见。

想要给他提意见的人多半已经下去跟老祖宗们提意见了,也就是老马和标儿这边他还和煦一些。

但是在天幕说出这些事情之后,朱元璋也不是个傻的,该坚持的时候坚持,可该改变的时候,他也可以大刀阔斧将自己从前的那些东西全都改过来。

毕竟最重要的,还是大明王朝的千秋万代!

养宗室不行?那就改!

海禁不行?那就不禁!

锦衣卫……

哎,不行就让锦衣卫少点权势?

没有了锦衣卫的话,他掌控大臣还是不那么方便啊……

哪怕是陈曦说了他的性格缺点,但是朱元璋还是没什么要改变的意思。

毕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哪有那么容易就改变的?

能把上面说的那些改了,已经是连马皇后都没有做到的事情了。

【虽然朱棣的控制欲也跟他爹一样强,想要将天下事无巨细都纳入自己的监控体系之中。

但是朱棣并没有朱元璋那么喜欢工作。

原本的皇帝工作其实并没有那么忙,因为还有丞相替他分担。

可是在朱元璋废黜丞相之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皇帝忙的是要死。

朱元璋坐镇京师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朱棣却经常出征呢,那他肯定要找人来帮个忙什么的。

所以朱棣在这上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

乐朝内阁文臣虽只是正五品,从职权上看也仅备顾问,

但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决策,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

内阁的出现弥补了自中书省废除后,中央机构在结构上的脱节,终明一世没有被废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