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3)(2 / 3)
你们于老师脾气冲了些,你别往心里去,不过他说的有道理, 这个分子模拟的方式,你是怎么猜到的?
啊凌耿没有想到自己随口的一句话让身边的两个人反应这么大,一时间有些紧张,我,我是在查文献的时候,偶然看到了关于分子模拟的报道,虽然这个方式不常见,可是我看了我们的课题,第一反应就是分子模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凌耿挠了挠头,面对李同泽亲切的眼神,他竟然有些说不下去。
这就像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凌耿觉得自己纯属是误打误撞。
第一反应?李同泽心里是不信的,看着凌耿迷茫的表情,他开始一步一步地问:可是根据文献的话,这个课题应该是由衍生化合物开头会更加合适,小凌为什么不觉得是衍生化合物呢?
衍生化合物的话,剂量估算值就可以满足实验了,既然要求严谨,那分子模拟才应该是最佳途径。大概是因为爱好使然,凌耿对分子模拟这一块很感兴趣,大二查资料的时候就自学了上百篇文献,进入课题组之后更是连上课空隙时间也不放过,所以对于李同泽的问题他才能回答得这么流畅。
李同泽继续问:严谨是一方面,但是抛开这个,国外的实验为了减少误差,衍生化合物搭配准确剂量的也不在少数,动物实验作为前期实验,本来就是为了观察安全性,在没有任何数据揭露的情况下,你怎么就能肯定分子模拟才是最佳途径呢?
动物实验之前的数据是属于本次课题保密范畴,也就是说凌耿查到的现有文献不可能给他任何提示,如果他凭借短暂快速地阅览文献就能提出分子模拟这个假设,并且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那就说明李同泽看着凌耿的眼神愈发柔和。
我被李同泽那样看着,殷切期盼,凌耿总觉得有些别扭,我自学了相关的课程,同类实验采用衍生化合物,但前期数据揭露出来后,结果都不算完美,甚至会返回到挑选化合物的,同类实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大多都是循环两次后增设剂量组。
他们不认为挑选化合物的过程出错了,并且在增设剂量组之后拿到了部分数据,可是那些数据我也看过,同样不够完美,那么有没有可能,一开始换个挑选化合物的方式,就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呢?所以我才说,分子模拟或许会是最佳途径。
这一段话说完,就连于瞻脸上的表情也变得相当严肃了。
从头开始说得简单,但是如果真的有那么容易,同类实验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凌耿刚刚的假设没有人提出过吗?有的。可是提出假设的人都没有信心,那些假设从一开始就没有实施的可能。
没有人尝试,意味着这些假设都将落灰封尘,连查都查不到。
但是凌耿提出来了,还是以那么轻松的态度,就好像是在唠家常般。他跟邵淮之一样,都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大胆创新的态度。
这是于瞻自认为学不来的,也是研究人才中极为缺少的品质。
于瞻愿意将之称为天赋,为研究而生的天赋。
我记得,小凌是周四才加入的课题组。几分钟的寂静过后,李同泽打破了沉默。
李同泽转向于瞻,视线相接的那一刻于瞻明白了老师心里的想法,于瞻接着说:是,这是加入课题组的第三天,仅仅三天。
三天的时间,凌耿就给了他们惊喜,于瞻不得不重新审视凌耿,他就这么看着凌耿,在凌耿疑惑的眼神中不着痕迹地深吸了一口气,问:凌耿同学,你愿意考研吗?成为老师的研究生。
什么?凌耿愣了愣。一向严格的于老师居然对他说出这种话,老师主动邀请考研,这不是学霸的特权吗?自己的成绩一般啊,说是学渣还差不多,能进入李教授的课题组已经是走后门了,还要成为李教授的研究生,没搞错吧?
而且他们学校的研究生不太好考,研究生考试那是出了名的难啊!凌耿虽然对分子模拟很感兴趣,但并不是只有考研这一条路可走,况且,未来的规划凌耿自己都不清楚,这个时候考研
那个,我凌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是个学渣,研究生考试对我来说有点困难,我再考虑考虑吧。
再考虑,就是有余地,可是看凌耿的表情,似乎余地也不大。于瞻清晰地看见李同泽眼里掠过一丝失望,那失望的表情和当年面对邵淮之脱离研究时的一模一样。
李同泽看重科研,对于适合科研的人才他从来都不愿意放弃。以前有邵淮之,现在有凌耿,这两个人当中哪怕有一个人能留下,那对他们的研究而言都是助力,于瞻明白的,他怎么可能不懂老师的心思。
可是李同泽是教授啊,很多事情没有办法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说,那么于瞻愿意代劳。
凌耿同学,考研这件事以后再说,不用着急,但是现在时候正好,不如我请你喝个下午茶吧?在李同泽转身进了教学楼之后,于瞻对凌耿说。
一改往日的严肃,于瞻这个时候变得非常绅士。
凌耿其实一直不太理解,像邵淮之那么温柔的人,虽然有的时候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