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447节(3 / 4)

加入书签

冒进,孤军深入。

沮鹄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晋升得太快,招人忌恨,已经身处危险之地,所以他一直很谨慎,与麹义的主力保持着十余里的距离。就算遇到再大的麻烦,只要他能坚持半个时辰,麹义就能赶到增援。

但事情还是出了意外。就在麹义赶来的路上,沮鹄居然被田豫一个突袭得手,生死不明。不仅如此,麹义还落在了张郃的后面,给人一种坐视沮鹄生死的印象。尤其是面对愤怒的沮家部曲,他百口难辩。

“将军不必焦虑,现场没有看到沮司马,应该还活着。我和田豫交过手,他武艺不错,而且为人狡诈,不容易对付。麹将军,需要我缠住赵云吗?”

“多谢儁乂。”麹义忍着心中的不安向张郃致谢。在这种情况下,张郃没有落井下石,已然难得。如今张郃还主动帮忙,他就更感激不尽了。“赵云武艺高强,不弱于公孙瓒,非儁乂不能敌。若得儁乂援手,义必能大破刘备,夺回沮鹄。”

“将军客气了。”张郃拱拱手,翻身上马,向阵前驰去。

赵云远远地看见,也招呼部下骑士上马,准备接战。他策马提矛,来到阵前,与张郃拱手致意。

赵云知道麹义刚到战场,需要时间列阵,张郃来赴约只是拖延时间。好在他也需要时间通报刘备,让刘备做好迎战麹义的准备,乐得配合张郃,再拖延一会儿。阵前比武,分胜负也就是合的事。张郃是河间有名的高手,大戟士也是袁绍麾下知名精锐,能与张郃一战是很多武者的愿望。

两人行了礼,也不多说,便在阵前策马冲锋,矛戟并举,比起武来。赵云用矛。矛是最常见的兵器,但凡称得上高手的骑士大多会用矛,但矛法高低强弱却大有区别,同样一杆矛,在高手手中能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威力,生死胜负都只在一瞬之间。张郃用的是戟,但不是汉军常用的卜形戟,而是大戟,又称雄戟,是一种遗留了较多古风的战戟,用法复杂,不仅练习时间长,而且传承很窄,非家传不能尽其妙。

张家虽然不是算不上世家,却是冀州典型的地方豪强,虽然习染儒风,不少人开始以文士的面目出现面世人面前——张郃的族兄张超有文才,善草书,是河北名士。张郃本人通晓儒家经典,和儒生的关系也很融洽——但家传武艺却不会丢,甚至有意识地保留,明知那些技巧已经没什么意义,近乎屠龙之技。

这种复古风的大戟就像是张郃本人,既有点别扭,又有些另类,而这些别扭和另类又成就了他的名声。张郃能以河北武者的身份成为袁绍的亲卫将领,和这与众不同的大戟有一定的关系。文人好古,武者也不例外,但凡有点追求的武者都想领教一下这种传说中的武艺。

赵云也一样。他当年在公孙瓒麾下听令,张郃在韩馥帐下,两人有过对阵的机会,但乱军之中不可能让他们单挑,结果只是远远地互相看了一眼。今天有机会与张郃面对面的一较高下,赵云非常重视。

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赵云与张郃交手数合,立刻知道田豫逃得明智,活得侥幸。若不是他身披坚甲,而张郃又没有当场取他性命的打算,田豫无法坚持到他赶来增援。田豫的武功进步很快,但和从小习武的张郃相比还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张郃要取他性命也就是一两合的事情。

转眼间,两人交手数十合,不分胜负。见麹义列阵完毕,随即可能发起攻击,赵云策马脱离接触,向张郃拱拱手。“张将军好武艺,赵某大开眼界。就此别过,来日再会。”

他麾下的骑士早有准备,一看赵云休战,立刻拨转马头,向北急驰而去。他们行动迅速,配合默契,赵云根本没有发出命令,他们却心领神会,没等麹义等人明白过来,他们已经加速脱离。

张郃恍然大悟,脸皮不由得发烫。原来一直收着手的不仅是他,赵云也在拖时间,他还以为赵云武艺不过尔尔呢。眼看着赵云要走,他哪里肯依,立刻踢马追击,同时喝令麾下大戟士截断赵云退路,为麹义包围赵云创造机会。刘备就有这一支骑兵,围住赵云,可比围住田豫有用多了。

麹义也是如此想,他已经派人从两翼包抄,但赵云太警觉了,还没等他的部下到位,赵云就主动撤退了。双方都在拖时间,但赵云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追!”麹义一边下令,一边暗自警惕。刘备麾下将士不论步骑,都不是乌合之众,堪称精锐。

战鼓声响起,旌旗摇动,麹义率领部下紧追不舍。

赵云正中下怀,且战且退,将麹义引向刘备的阵地。

麹义

刘备的阵地就在十余里之外,张郃没用多久就看到了。

听着低沉而雄浑的战鼓声,看着随风飘扬的战旗,看着对面让开一条通道,让赵云等人通过,又迅速合拢,半人高的大盾密不透风,千余张强弩严阵以待,张郃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了。

大戟士再强悍也无法正面突破刘备的阵地,只有等麹义来,用步卒发起强攻。

张郃命令大戟士后撤到安全距离,又派人通报麹义。刘备在此立阵,又想方设法将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