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765节(2 / 4)
熟悉益州水情,的确是从水路进攻益州的最佳人选。但甘宁好杀,生性残忍,当年在益州为寇时就多有杀伤,名声极坏。这些年在幽州作战,杀戮无辜不少,甚至已经成了习惯。在荆州都敢轻率杀人,到了益州岂不是要屠城?”
孙策转头看看诸葛亮,沉吟不语。屠城?这有点夸张了吧。不过诸葛亮的担心也有道理,真要发生了这样的事,对他的名声影响极坏,很可能激起益州人同仇敌忾,奋死反击。甘宁这些年在东海护航,与海盗作战,下手是出了名的狠,恶名远播。这种做事风格不能带到内地来,影响太坏。
“李通、娄圭一起上阵,就能制衡甘宁?”
诸葛亮摇摇头。“甘宁是水师都督,能指挥他的唯有大王。大王独任甘宁,就算派参军协助,恐怕也很难和他相处。若大王亲至,又难免让他疑惑,或有猜忌之嫌。若是应李通、娄圭之请,让他们一同参战,则大王亲至便顺理成章了。”
孙策轻笑一声:“这阵势是不是太大了?”
“大王,虚无相生,有示之无,无示之有,正因为大王并无强攻之意,更当示之以形。大王至峡口,则益州震惊,曹操不得不重兵守捍关。若仅是甘宁,曹操未必会全力以赴。”诸葛亮顿了顿,又道:“甘宁虽勇,水师毕竟不过五千余人,欲破益州怕是力有不逮。”
孙策沉吟良久。诸葛亮的分析有道理,可是这有违他的基本战略,如今能用的机动兵力都上阵了,只剩下他手里的两万多人,他不想为了吓唬曹操一下就再次远赴荆州。实在不能打,不打就是了,本来也没指望一战成功。
他和诸葛亮的区别就在于可进可退之间,他选择了退,而诸葛亮选择了进。这既是两人的视野不同,也是两人的战略不同。诸葛亮一心想建功,抓住战机,他却一心想夯实基础,建百年大计。
诸葛亮年轻,有进取心可以理解,但作为他身边成长起来的人,诸葛亮的表现还是让他有些失望。
远处的山路上,杨仪提着衣摆,快步走来。孙策转头看去,见山坡之下停着几匹快马,几个骑士正在休息、饮水,看起来像是速度最快的六百里加急驿骑。孙策眉梢微动,下意识地看了诸葛亮一眼。诸葛亮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杨仪,没有注意到孙策的眼神,但孙策却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复杂。
“孔明。”
“大王。”
“猜猜这是哪儿来的消息,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诸葛亮很认真的想了想,神情专注,杨仪走到面前,见诸葛亮神色不对,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向孙策施礼,刚要说话,孙策抬手制止了他,直接从他手中接过军报,却故意避开了诸葛亮的眼神。
军报是满宠发来的,自然应该和陈留的战事有关。孙策有些好奇,满宠率一万豫州郡兵入陈留,这么快就有消息来,是胜了还是败了?前两天还收到消息,说董昭有三万冀州兵、两万陈留世家的部曲,还有两千骑兵,满宠想取胜绝非易事。
该不会是败了吧?
“是豫州的消息。”诸葛亮突然说道,目光炯炯地看着孙策,眼神自信。
“为什么?”孙策一边说一边打开军报。
“袁谭围攻高唐不下,改变战术,围攻高唐、历城、临淄三城,进攻兖州,但离进入豫州境内还有相当距离。纵有消息来,也不会急。只有陈留方向的战事有了结果,才有可能动用六百里加急。”
孙策应了一声,又道:“那你再说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他正好看到陆议以两千人夜袭陈留,一把火烧得陈留世家大败,解了陈留之围的部分,不免一滞,随即又笑了一声。“这小子……”欣慰地摇了摇头。陆议这一战打得漂亮,胆大心细,用步卒穿过被骑兵监控的区域,夜袭陈留,不是一般人敢干的。
诸葛亮眼神一闪,下意识地垂下了眼皮,眼中闪过一丝黯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孙策等了一会儿,见没声音,抬头看看诸葛亮。“怎么不说了?”
诸葛亮道:“大王已经告诉了臣答案,臣再说,有取巧之嫌。”
孙策微怔,随即恍然,又有些后悔。诸葛亮和陆议是好友,很谈得来,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竞争,陆议还好,诸葛亮却比较在意这件事。毕竟陆议比他小两岁,却有着他无法企及的机遇。陆议虽然不争,但处处占优,现在又立下奇功。诸葛亮知道了,只怕心里更急。
孙策沉吟良久,说道:“孔明,你和伯言交好,可曾分析过你们二人的优劣?”
诸葛亮躬身施礼。“请大王指迷。”
“伯言近儒,你近法。”
诸葛亮眨眨眼睛,面色平静。一旁的杨仪脸色却有些紧张。孙策转身,静静地看着诸葛亮,接着说道:“伯言有慧,你有智。智可及,慧不可及。”
刹那间,诸葛亮屏住了呼吸,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悄悄地吐了出来,躬身道:“大王所言甚是,臣也自觉天赋不如伯言,故而只能努力。”
孙策摆摆手,示意诸葛亮不要急。“我还没说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