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792节(3 / 4)
带来了三架,威力是不小,数量未免太少,一个城门放一架,射速太慢,无法满足要求。
张奋解释说,巨型抛石机制造要求很高,尤其是梢杆,必须用铁件加固才能避免折断,仅凭木材本身是承受不了如此巨大力量的。当初黄大匠初造巨型抛石机,就曾因为梢杆折断而砸断了腿。除此之外,抛石机的支架要求也很高,需要大量的上等木材,还要经过精心处理,如果干燥不够,或者尺寸误差超过要求,都会影响精度。所以,巨型抛石机开始建造的时候就确定了求精不求量的原则,目的就是用于攻坚,而不是代替普通的抛石机和强弩。
吕范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经过几天与巨型抛石机配合作战,他有点新的感悟。巨型抛石机威力巨大,可以在三百步外发起攻击,直接破门,毋须像冲车一样冒着对方的箭矢冲击,更加安全,可以对以前的攻城战法进行调整,集中三台巨型抛石机,猛攻一门,将对方的兵力吸引过来,予以重大杀伤,消耗对方的兵力,打击对方的士气,最后再用步卒进攻,强行夺城。
这么做可以发挥巨型抛石机的技术优势,先行摧毁对方城防,最大限度的减少己方将士的伤亡。他在济阳的时候已经试验过,被巨型抛石机连续打击一天后,城墙上的防守力量所剩无几,攻城的将士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实质性的反抗就顺利登城了。
说起新战法,吕范眉飞色舞,心情愉快,丝毫没有注意到朱桓、满宠等人无奈的眼神。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吕范都占了先机,拔了头筹,新战法开创者的名号非他莫属了。
诸将聚在一起,反复商讨,最后决定以定陶为对手,继续完善、检验新战法,争取在定陶城下将新战法的要点摸清楚,并训练各部,让所有的将士都能适应新战法,为将来进攻昌邑做好准备。
说完这些,朱桓忽然有些担心。“张祭酒,董昭如果想仿造这种抛石机,有可能吗?”
张奋微微一笑。“将军,兖州也有工坊,一直在模仿我们的马车,可是到目前为止,最上等的马车依然要花重金到汝南买,他们造出来的马车就是不如我们的马车平稳,不如我们的马车轻快。至于抛石机,我敢说,就算我将图纸给他,他造出来的东西也达不到同样的威力。”
陆议一直在旁边听着,忽然说道:“将军,我有一计,也许可以解决抛石机数量不足的问题。”
中伏
吴质回到昌邑的时候,董昭刚收到济阳城破、冤句投降的消息。
计算时日,吴质庆幸不已。他如果犹豫一下,迟走一天,也许就成了吕范的俘虏,能不能逃出来,就看天意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看来以后还有富贵可图。
吴质向董昭汇报了济阳战况,尤其是抛石机射出的铁弹,铁弹一发破楼,落地后声如巨雷的威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天想起来还有些胆寒,总觉得裆内有湿意。
董昭之前已经经由董访提醒,知道巨型抛石机的存在,此刻再听吴质所言,心中虽然不安,脸上却没露出太多的惊异。济阳、冤句都是县城,失守是意料之中的事,定陶倒是很重要,但定陶已经被朱桓用骑兵封锁,董访想了很多办法,想派人进城通知李进,都无功而返,白白折了几十个勇士。
看来朱桓早有准备,一心要用定陶来试巨型抛石机的威力,威慑兖州世家。定陶之后,便是昌邑。昌邑既是山阳郡治,又是州治,得失对人心士气影响很大,无论如何都要坚守住。兖州能不能坚持到袁谭来援,基本上取决于昌邑能守多久。
他有足够的兵力,也攒了足够的粮食,不怕朱桓围攻,唯一的问题就是巨型抛石机。他虽然不太看得上吴质,但危急存亡之际,吴质能从济阳逃出来,兼有智勇,又亲眼见识过巨型抛石机的威力,殊为难得,是可用之人。
董昭任命吴质为参军,襄赞军务,随即向他征询守城之道。
吴质受宠若惊。他在路上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此刻见董昭发问,不假思索,建议董昭利用巨型抛石机移动不便,只能借助楼船,不能上岸的弱点,放弃临水的北门,退守内城。
董昭沉吟不语。吴质的对策不能说无用,但治标不治本。他奉袁谭之命,率兵守兖州,躲在城里不出战,坐等朱桓来攻,已经惹人非议,如果再连昌邑的外城也要放弃,退守内城,未免让人寒心。内城空间有限,只能驻扎一部分军队,不能收容百姓,难道让百姓投降朱桓?
况且在昌邑之前,还有定陶,他总不能看着定陶被朱桓攻破而不救。他和李进的约定是李进守城,消耗朱桓的锐气,然后再内外夹击,可不是见死不救。仅凭李进本人的兵力,他是守不住定陶的。
吴质停了片刻,又道:“将军,昌邑临水,而江东水师强劲,于我军威胁甚大。济阳、定陶,包括昌邑都有此困。若想守住兖州,怕是要另选离水较远的坚城,使江东水师无从发挥。”
董昭眼睛一亮,重新打量了吴质两眼。这个提醒很重要。兖州水系众多,很多城池都依水而建,这本是好事,平时利于船只转输,战时利于守城,现在情况有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