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001节(1 / 3)

加入书签

孙策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以老庄济孔孟,这是个办法,也是后世的实践经验证明有效的途径。只不过那是被动而行,如果现在能够主动调整,效果应该会好得多,少走一些弯路。

“德祖,你这个建议的确有可取之处,只是无法向佳人交差吧。”

“臣不必向她交差。”杨修笑道:“相反,倒是她有求于臣。天师道虽有《老子想尔注》传承,却粗疏得很,若想在学术上有所进步,少不得求臣斧正。”

“这么说,倒也不错。只是你阿母那边,又当如何?”

“臣不急。”杨修坏笑道。“臣父生臣时三十有四,臣今年刚刚而立。”

孙策哑然失笑。杨修是不急,可是袁夫人快要疯了。杨彪已经六十三了,杨修是独子,三十岁不结婚生子,万一杨彪哪天走了,死之前看不到孙子,岂能瞑目。

孙策忽然想,袁夫人这次来汝阳过年,很少露面,不会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这个时代的人结婚早,尤其是世家大族,像她这样六十多岁还没抱孙子的还真没几个。袁夫人一向骄傲,唯得在这件事上有些抬不起头。

“当然,若是陛下觉得臣的建议有可取之处,立道学于学宫,臣助张氏争得祭酒之位,就忠孝两全了。”

孙策皱起了眉头。“朕听你这意思,怎么像是说你是因为尽忠,影响了尽孝?”

“陛下这么说……也没错。”

孙策故意虎了脸。“杨德祖,朕现在就可以免除你的所有差使,让你回家尽孝。”

“陛下舍得臣,臣舍不得陛下啊。虽说天下将定,但人心却未一,任重而道远,臣受陛下栽培十年,岂能为一己之私弃官而归,载酒江湖?陛下,此门不可开,此风不可涨啊。”

孙策无语。杨修虽然有失轻佻,说的却是实话。天下将定,将领们的任务快要完成了,杨修等人的责任却没有减轻,反而更重。

移风易俗,人心才是关键啊。如果不能在他退位之前打好基础,后世难免走偏。

“朕再思量思量。”

“这是自然。臣不急的,至少年是无妨的。”

孙策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这时,沮授从远处走来,脚步轻快。杨修见状,笑道:“陛下,这必然是益州战事有了重大进展,否则沮祭酒不会如此得意。”

孙策也这么想,只是他什么也没说。益州战事推演过很多次,双方的优劣,他心里一清二楚,除非发生重大意外,否则结果不会出现什么意外。倒是军师处的军谋们对曹操的估计不足,总觉得曹操未必能达到他们的水准,推演的结果往往比较乐观。

思忖间,沮授来到孙策面前,躬身施礼。“陛下,益州有战报来。”

“曹操败了?”

沮授笑着摇摇着。“陛下识人,臣等自愧不如。正如陛下所说,曹操深谙用兵之道,机智百出,若非黄汉升和徐公明善战,后果不堪设想。”

杨修吃了一惊。“难道是黄汉升吃了亏?”

沮授笑容更盛。“这倒没有。徐公明孤军深入,在八濛山重创曹操主力,已成僵持之势。”

针砭

黄忠的军报很详细,尤其是八濛山战役,不仅详述了整个过程,还附上了地图。

任何战术都必须依附于具体的地形。对照着地图分析战事过程,才能看出双方的思路,昭显双方得失。

就八濛山战役而言,双方打得都不错,只是徐晃更胜一筹。他利用了曹操等人的惯性思维和麾下将士的优势,玩了一个险招,骗过了曹操,诱使曹操不断的增兵,最终造成大量杀伤,挫了蜀军士气,迫使曹操不得不主动撤退,同时还用俘虏换来了急需的粮食。

伤敌自救,一举两得,徐晃这一战险中求胜,可谓有勇有谋。

曹操的表现也不弱。从战术而言,他并没有错,只是遇到了徐晃,未能得手。若换了稍微逊色一些的将领,或者徐晃麾下没有这样的素质,这一战的结果很可能是另外一个模样。

即使曹操出师不利,形势也没有出现实质性的变化。曹操依然控制着宕渠,挡住了黄忠前进的道路,有底气议降。议降可真可假,也不妨看作缓兵之计。等曹操稳住军心,再战一场,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定。从襄阳、汉中运粮保障黄忠可不是轻松的事,黄忠若不能尽快攻占宕渠,实现自给,形势依然对他不利。

孙策看完军报,转手递给杨修。杨修一目十行,很快看完,眉梢轻扬。

“这曹操确有狡智,败而不乱,此时此刻,居然还能挟益州民心自用。”

孙策轻笑。“曹操请降,你们觉得是答应好,还是不答应好?”

沮授和杨修都没急着说话,一个抚须沉吟,一个旁顾四周。孙策也不着急,站在溪边,看着缓缓流淌的溪水,一时出神。

“阿翁,阿翁……”孙胜拿着几页纸奔了过来,见沮授、杨修也在,连忙放慢脚步,迈着方步,来到孙策面前,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儿臣见过父皇。”转身又对沮授、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