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两地心思(4 / 4)
劳动力,如此强度,也没算钱。
要不是有燕子寄回来这些钱,药费与打杂费用,真是有点捉襟见肘的味道。农村人人情重,如果你要在乡邻中抬起头来,这些人情往来也要用钱,如果没有燕子,还真不知道怎么抬头为人了。
所谓第四种人,就是燕子家这种情况了,住着老房子,家庭可维持,虽然没发财,但也没借债。更何况,燕子是姑娘不是儿子。如果是儿子,娶媳妇,按这条件,恐怕是不可能的。
母亲怕燕子压力太大,随口安慰到:“我们还好,总比张二婶家强。她家里老公没了,还有个婆婆。儿子在外打工,没挣到钱,还因为打架,赔偿,欠了不少债。他那儿子,都三十几岁了,说不上媳妇,不知道,今后怎么办呢。”
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安慰,能起多大作用呢?燕子的家里,原来因为父亲在县城打工,收入还算中上,在村里还算是有面子的人。如今,也只能跟最差的人比,找点存在感了。
“在农村,不能太弱了。太弱了,鸡和狗子都要欺负你。”母亲这话是她一生的经验。传统农村,土地的产出是相对固定的,你要过得好些,就意味着别人就要差点。因为,总量不增的情况下要过得好,只能是零和博弈了。存量搏杀的乡村社会,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直到中国近几十年的政策,才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城市打工,有了增量的渠道,这种乡邻间的争斗,才缓和一些。
“我们不要你挣多少钱了,你如果有合适的,就真心对人家,我们家门户小,莫挑来挑去,把自己耽误了。”
母亲这话,没有明说,但意思是清楚的。燕子如果找到一个条件稍好的婆家,她本人也就安定下来了。家中,因为女婿的存在,也就可以撑起来了。
燕子心有不甘,但也想不到出路。她失眠了。遥远的千里之外的佛山,冬子也没睡着。
如果燕子没睡着是在考虑母亲的话。冬子没睡觉,是因为没人跟他说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