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559节(1 / 3)

加入书签

黄云轩忽然间就没了说话的兴致,事实上,此刻他的心情是既开心,又忧心。

开心的是,自己的这个便宜学生,还真的像传闻中的那样勤奋好学,哪怕他成了三料专家也不改初心;

忧心的是,向南既有天赋又勤奋,会不会真像江易鸿之前说的那样,都不用自己教多少次,他自己练着练着就超过自己了?

那到时候,自己还好意思对别人说,向南是自己的学生吗?

哎,看来,这“半个学生”也不一定保得住啊!

向南显然是不知道黄云轩的内心戏是这么丰富的,他帮着黄云轩挑选完材料后,就站在一旁认真地看着黄云轩操作。

他的心里对黄云轩也是佩服之至,不愧是国内顶尖的纺织品文物修复专家啊,也没看他怎么动作,三下两下就把这件龙袍的裁剪图给画好了。

这可不是什么天赋异禀,而是几十年的经验积累练就出来的熟能生巧。

准备好修复材料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染色。

黄云轩看了看向南,一边忙着手上的动作,一边问道:“向南,你知道怎么染色吧?”

“知道一点。”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这就跟给古书画全色接笔一样,用的颜料大多数都是天然颜料。”

文物修复,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尽可能地恢复文物本来的面貌。

给修复材料染色也是一样。

事实上,现代丝线基本上全都是化学染料染色,虽然颜色鲜艳,但很难有古代丝线色彩中的那种韵味。

用文物修复界的行话来说,那就是色燥,不稳。

因为,在给修复材料染色时,就需要尽可能地采用传统的天然染料,染色技艺也大多使用古法染色。

实际上,在古代,一般采用的都是天然物质作为纺织品染料。

这些天然物质,指的是植物、动物或矿物。

古人从这些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染料来,对布料进行印染和作画。

然而,由于天然染料的来源比较少,而且技术有限,所以天然染料的色彩单一,应用也不广泛。

最关键的是,天然染料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一般只能是贵族们使用。

事实上,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华夏古代人就曾利用多种矿物和植物,染出了黄、红、蓝、绿、紫、黑等各种颜色。

黄色一般使用的是石黄、荩草、地黄、黄栌;红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

蓝色使用石青、靛草;绿色作用空青、荩草。

紫色使用紫草;而黑色,则使用皂斗等。

这学生太气人了

“染色工艺,根据染料与织物接触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浸染和轧染两种。”

将染料调好之后,黄云轩又转头对向南说道,“至于原理,你也应该从网上看到过资料,我就不详细讲了。”

向南点了点头。

浸染,就是将被染织物浸于染液中,使染料均匀染上纺织品的一种染色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织物染色。

而轧染,是将平幅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通过压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纤维内部及织物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的染液,使染料均匀分布在织物上。它则适用于大批量织物的染色。

像纺织品文物修复材料的染色,一般情况下都属于小批量、多品种的染色,因此,黄云轩采用的正是浸染染色工艺。

将按照龙袍裁剪图裁剪出来的修复材料,分别浸入到染料中之后,黄云轩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今天就先这样了,等修复材料染色完毕,还需要将布料晾干才能继续下一步操作,你明天上午再接着来。”

向南点了点头,应道:“好的,老师,那我就先走了。”

“嗯,去吧。”

黄云轩挥了挥手,连头也没抬。

昨天留向南在食堂里吃午饭,是觉得这学生还不错,学习很主动。

今天他连客气一下都没有。

这学生太气人了,问什么会什么,让我这个当老师的怎么办?

还想留下来吃午饭?

别说门了,连窗都没有!

……

对于黄云轩的“怨念”,向南是毫无所觉,回去之后,依然一如既往地吸收着纺织品文物修复的各种知识,与此同时,他还打电话给荆楚博物馆漆器修复专家陶勇以及京城故宫博物院的钱昊良,让他们帮忙找一些纺织品文物修复专家文物修复视频过来,空暇时也好认真学习一番。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

这一天,黄云轩将整件龙袍破损的部位,以及残缺的部位利用针线缝补法修复完毕后,整件龙袍就基本上已经处理完成了。

他舒了一口气,转头看了一眼向南,笑着说道:“这件龙袍修复的时间有点长了,不过还好,总算是修复完毕了。”

原本,按照黄云轩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